首页 - 投教 - 广发基金 - 广发言 - 正文

广发言 | 沈博文:从“单车”到“F1”,人人都该拥有多资产

来源:点拾投资 2023-07-03 12:56: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广发言 | 沈博文:从“单车”到“F1”,人人都该拥有多资产)

导读:
珠江滔滔,不舍昼夜。
在时间的洪流中,风流终被裹挟而去,唯价值沉淀。
何谓价值?《资本论》赋予了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定义: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在证券投资领域,价值通常是在说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赋予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好公司需要日积跬步打造护城河,好生意需要千锤百炼形成强壁垒。好价格,也需要在市场的波动中等待时机。价值投资背后,凝聚着时间的结晶。
我们邀请到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请他们分享对于时间的认识,对价值的思考。
让我们,以时间的名义,为时间正名。
让我们,以价值的名义,为价值赋能。
珠江滚滚,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喜欢单车,也喜欢F1。

出于对F1赛车的兴趣,填报大学专业时,我选择了帝国理工大学的材料专业,希望在毕业后能成为一名F1车队的材料工程师。不过,由于我在大学期间涉猎了证券投资,从债券、股票到期货、黄金、期权等不一而足,最终误打误撞走上了投资之路。

作为投资人,我和多数人一样,对收益和波动有着看似不可兼得的双重需求。我想要投资收益拥有F1的速度能够快速增长,又恐惧于下行时期的持仓亏损会像F1事故的后果那样严重;我想要投资体验像单车一样稳步向前,但又不愿以单车的速度描绘收益曲线。

这种既要又要的矛盾需求,曾在很长时间困扰着我的投资理念和实践操作,直到多资产配置进入我的世界,解决了这看似矛盾的需求。在漫长的实践和摸索中,我学会了将预期收益和波动率构建为一个资产配置方案,在预期波动范围内尽可能提高长期回报;学会了利用不同的资产配置方案,匹配不同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在这里,我那“既要高一点的收益、又不愿承受大幅波动”的需求找到了恰当的平衡。

在单一资产的赛道里“碰壁”

我是在海外读书期间开始试水个人投资的。和很多人一样,那时的我认为资金量小的时候可以参与“零和游戏”,常常想着怎样“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于是,我将个人账户的资金几乎全部投资于风险偏好较高的资产,包括A股权证、商品期货、美股和港股多空等等。

都说新手期往往手气比较好,我一度在两周时间将账户资金从几万变成几十万,收获了数倍于本金的收益。但不久又“不小心”赔掉了十几万,“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在高风险资产中折腾几年后,我不得不面对现实:一度以为自己的投资收益能像开着“F1”一样快速超越了他人,殊不知,在市场下跌或震荡的时候,由于没有控制好波动和回撤,收益往往被大幅吞噬。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我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但收益增长速度可能还不如“骑单车”。

“骨感”的收益增长速度,让我重新思考投资,在大学期间研读了不少投资类的著作、投资“大佬”的回忆录等等。掩卷遐思,我意识到,从单车变成摩托不难,从摩托变成F1很难,而好不容易变成了F1,却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快速亏到只剩下单车,甚至连单车都不见了。这样的案例在中外投资中不胜枚举。人性的贪婪,也许是我们在投资道路上都会碰到但又很难克服的阻碍之一。

自身的投资实践加上熟读大师书籍,让理工科背景的我开始相信物理泰斗爱因斯坦的话——“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而棋盘上的麦子励志故事也告诉我,理性投资者更应该相信复利的力量。我尝试选择稳健如单车一般的低波动稳健型品种。然而无奈的是,我再次意识到,本金有限的我,靠着低绝对值的复利,或许只能等我的外孙女出生才能实现我的预期回报。

于那时的我而言,低波动资产很像单车,走得慢一点,万一遇到路障停一停似乎影响也不太大,是一种稳稳的幸福;而高波动的资产更像F1,跑起来的时候飞快,一旦没有控制好方向,损失也很惨重。而有点贪心的我,自然和大家一样,既想要F1的速度,又想要单车的平稳。

由此,我开始思考一个终极问题,怎样在有限的时间期限内,大概率获得尽可能丰厚的投资收益,即怎样尽可能获得长期相对较高的复利。起初,我一直想要寻找这样一种资产,它有接近单车的平稳波动率,又有堪比F1的增长速率。于是,我尝试了许多不同资产类别的投资,股票、期货、商品、债券等等,最后却发现都未能达到我的预期。我猜测,是不是我用的方法不够好。

于是,做基本面研究的我去美国攻读了金融工程硕士,在那里,我师从马克·鲁宾斯坦教授,学习了通过代码构建量化模型,加入衍生品对冲工具,尝试寻找更好的研究方式,探索如何把量化技术和基本面分析进行融合。尝试不同的研究方法之后,我发现投资的稳定性和收益率都有所提升,也逐步总结出了针对不同资产类别又适合自己性格的投资方法。比如,我发现某些资产类别更适合用基本面研究,某些资产更适合技术分析,有些则需要将量化和基本面结合使用等。

然而,这样的进步,只是帮助我提高了对单个资产类别投资的业绩稳定性,在某些极端的年份,仍然难以避免“抛锚”现象。也就是说,我虽然在部分资产类别中能够大概率做出Alpha,但依旧无法与市场的Beta抗衡。究其原因,单一资产投资可能会在某些时段表现极好,而在另外一些阶段整体不尽如人意。比如2022年,沪深300指数向下波动20个百分点,在大级别的趋势行情(Beta)之中,Alpha有时候甚至不值一提。我想,这就是前辈们所说的,“对市场要有敬畏之心”吧。

多资产策略是指引迷茫的出口

我是幸运的。在我发现“贪婪和恐惧”很难靠单一资产实现、也不能通过单纯提高单一资产的投资能力来解决时,我有幸进入了中投国际(香港)(以下简称“中投”)任职。当时,诸多国际主权基金会通过委外投资和许多国际机构建立合作,并保持定期沟通。在那里,我逐渐成长为一个专业投资者,也进一步扩大了对大类资产的研究广度,精进了不同资产类别的投研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接触了多资产配置策略。这是我十多年投资生涯中成长最快的阶段。

在中投任职的几年,我分别参与了海外股票和债券的不同行业研究以及直接和委托投资。从行业上,我先后覆盖了公用事业、化工、周期、能源、电子、消费、非银金融等多个行业;在资产类别上,我参与了港美股、全球信用债的投资,这为我后来走上多资产投资之路埋下了伏笔。

那时,因为要参与负责自营组合的投资研究、委外投资组合的构建,我和同事们一边密切跟踪、观察和学习全球顶尖资管机构如何进行组合管理,一边对其进行风格分析,用以构建委外的投资组合。

经过与众多买方和卖方的一对一训练,我们学会了如何将预期收益和可承受的波动率拆分成资产配置方案,也学会了在不同资产类别中对子资产类别进行风险敞口的拆分,并根据子资产类别对组合风险的贡献选择适配风格的管理人或产品。

在这里,我发现我的对单车的“稳健”和F1的“贪心”可以通过多资产配置策略来解决。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资产类别来分散风险,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率;同时,还能在预期波动范围内尽可能提高长期回报。此外,我还可以结合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的需求,灵活切换策略内不同资产的权重,尽可能抓住不同资产类别的上涨机会。

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专业机构,对投资收益增长的态度都大体相似,既想要单车的平稳,又想要F1的快速。如果我们能在家庭理财中纳入多资产策略,将有助于满足这种“既要,又要”的需求。这一发现,让我对多资产领域充满强烈的探索欲。

精细配置   匹配多样投资需求

找到了解法,下一步自然就是思考怎么解得更好。

首先,要明确投资目标。虽然每个人的投资收益诉求大体相似,但具体到不同的个人和机构,投资目标还是有所区别。基于此,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即选择不同的资产类别配比中枢,并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灵活调整。

其次,区分Alpha和Beta。单一资产的主动投资,往往更注重Alpha的获取,也就是能否跑赢市场,其类似于在赛车比赛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如何选到好的赛车手,而对市场状况(赛场天气)考虑得比较少。但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在天气不好(市场不好)时候,即使选出了明星赛车手(策略),一样可能抛锚出局(亏损)。

与此不同的是,多资产的主动投资,首先考量的是如何在某一阶段内选出好的Beta,也就是结合市场情况(是晴天还是雨天)判断适合什么类型的资产,如晴天多选跑车——跑得快,雨天多选单车——安全性相对高。大多数时候,主动管理的投资人更愿意将自己的投资收益归结于Alpha,但实际很有可能恰恰相反。超额的来源到底是Alpha和Beta,这一点往往难以区分,但对多资产策略的投资人而言,我们需要认清现实。

再次,对不同类别的资产有较为全面的理解。与单一资产只强调深度研究不同的是,多资产策略对资产的涉猎广度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境内的股债,还有海外的股债、大宗商品等等。结合不同的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对多资产进行灵活配比,才有可能在F1大车队和私人小单车资产都抛锚时,反而杀出一匹“黑马”。

需要注意的是,更高一层的多资产配置,需要根据资产类别的特征选择对应的投资风格(选择与天气对应的赛车手)。例如,选择风险资产时,表明看多这个资产类别的市场表现,可能会倾向于选择风格暴露更为进取的投资风格;而选择低风险资产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风格暴露相对稳健或保守的投资风格。

最后,不同资产类别的暴露,还可以用更精细化的因子暴露来体现。即拆分不同资产的底层风险因子,包括行业、货币、国别等。

当然,多资产配置策略并非万能,其优势在于通过多种资产的搭配找到收益与波动的平衡,使其兼具“F1”与“单车”的优势,尽可能地在控波动的前提下提升收益,为投资者提供长期还不错的复利收益。

我所期待的是,当我们都拥有一个多资产组合后,不用冒高风险,靠“做时间的朋友”就能让单车逐渐变为F1。

(风险提示: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投资经理个人的看法。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