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投资者常会注意到“关联方交易”这一重要信息。所谓关联方交易,是指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子公司、关键管理人员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等之间发生的资源或义务转移行为,如商品买卖、资产转让、资金借贷等。由于交易双方存在特殊关系,其定价往往不同于市场独立第三方之间的公允价格,因此制定合理的定价政策尤为关键。
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政策,是指公司为确保交易公平性而设定的具体计价原则和方法。常见的定价方式包括市场价、成本加成法、协议价等。例如,以公开市场价格作为参考,能较好体现交易的公允性;若采用成本加成,则需说明加成比例的合理性。这些政策直接影响交易是否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
然而,关联方交易容易成为利润操纵或利益输送的工具。若定价不透明或偏离市场水平,可能虚增收入、调节利润,误导投资者判断。因此,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至关重要。投资者应关注财报中是否清晰披露交易内容、定价依据、决策程序以及与市场价的比较情况。若仅笼统描述“按市场原则定价”而无具体支撑数据,则可能存在信息不足的风险。
监管要求企业对重大关联方交易进行详细说明,但实践中仍存在披露格式化、细节缺失等问题。作为投资者,应保持警惕,结合行业特点和公司历史交易数据,评估定价的合理性。同时,可关注审计意见中是否对关联方交易提出保留或强调事项。
总之,关联方交易本身并不违法,关键在于定价是否公允、披露是否透明。充分的信息是做出理性投资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应将其作为分析公司治理质量和财务真实性的重要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