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投资者常会关注净利润、营收增长等核心指标,但有一项关键信息容易被忽视——审计报告中关于“持续经营能力”的表述。当审计师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提出疑虑时,这往往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所谓“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是指审计师认为企业可能无法在未来12个月内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继续运营。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公司面临严重亏损、现金流紧张、债务违约风险高企或主营业务停滞等困境时。根据会计准则,企业编制财报的前提是“持续经营假设”,即假定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正常经营下去。一旦这一基础被动摇,财务报表中的资产价值、负债偿还安排等都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审计师若在报告中提及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意味着他们对企业能否继续生存提出了警示。这种表述通常伴随一段强调事项段,说明具体原因,如资金链紧张、诉讼风险或行业环境恶化等。虽然这并不等于公司即将破产,但它提示投资者需更加审慎地评估企业的基本面和风险状况。
面对此类情况,投资者应深入分析企业改善经营的具体措施,例如是否有明确的融资计划、资产处置安排或业务重组方案。同时,关注后续季度的现金流变化和债务偿付情况,比单纯看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生存状态。
总之,审计意见是财报可信度的重要参考。当出现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质疑时,投资者不宜轻视,而应将其视为一个系统性风险预警,结合更多维度信息做出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