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抄底乃历史重演
里昂证券董事总经理兼中国研究部主管李慧指出,熊市心理是境内投资者误判行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她说,持续多年的熊市使得很多投资者在判断市场时缺乏自信,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A股市场,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当初开放股市时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
摩根大通(亚洲)董事总经理兼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昨日在深圳接受每日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类似近期《证券时报》一版上关于QFII报道的标题,当年在韩国和日本的财经媒体上都曾出现过。”
龚方雄解释道,内地股市经历了长期的熊市,而熊市中的操作手法一般是赚了钱就跑,因此在市场由熊转牛的时候,大家心态一时扭转不过来,往往以为股市上涨只是技术性的反弹。这种心理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投资视角差异大
瑞信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说,外资抄到A股的底部,并不是说海外投资者就特别“清醒”,应该是所谓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陈昌华认为,外资的优势在于参与程度不高,在A股市场的投资只占外资总投资很小的比例,因此QFII不会太在意它短期的盈亏。“通常,一件事情对你越不重要,你反而能更客观地看待它。去年内地市场的恐慌气氛,外资是感受不到的,反而觉得形势很好。”
龚方雄则指出,中国基金经理比较缺乏国际视野。最近的资源、黄金和有色金属股,内地的这些股票,象山东黄金,比香港乃至全球的资源股都便宜得多。内地投资者觉得它涨了100%,就应该出货。但他们没有看到,在过去两三年中国经历熊市的时候,国际股市上资源股和黄金股翻了2-4倍,近期A股市场出现的行情只不过是补涨。
李慧认为,境内外投资者在思维方式方面也不一样,内地投资者更多的是看技术面和消息面,而国际投资者更关注基本面和长远因素,这也是在此轮行情中两者表现有异的原因之一。
基金评价制度难辞其咎
龚方雄认为,国内的基金经理普遍很优秀,内地许多基金错失抄底良机部分是受制度制约的影响。他说,境内基金公司的投资战略、投资理念和对基金经理的评估方式,造成基金经理非常短视,按年、按季度甚至按月来评估基金表现,造成基金经理短期盈利的压力非常大。
龚方雄还指出,内地基金经理更换的频率太快了。他说:“在国外,一个基金和基金经理是联系在一起的,投资者买这个基金,是因为他对基金经理的认同,而投资者是根据基金经理长期的trackrecord(过往业绩)来评判他的。”
陈昌华则认为,两者的差异与其说是水平上,不如说是环境上的。“巴菲特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投资之后,不会因外界的评头论足或一时盈亏而轻易改变。而内地的基金经理面对的,却是短线心态很重的客户,做得好,被赎回,做得不好麻烦则更大。”
QFII继续看好A股
接受采访QFII代表一致认为,目前A股市场肯定是在筑底。李慧说:“我们的额度不够。其实内地被低估的好股票还挺多的,我们对额度的需求很大。中国公司中,我们比较看好设备制造业、农业相关行业以及掌握物流链的消费企业,此外还有房地产业。”
陈昌华则表示,市场已经在筑底,牛市能否出现,取决于是否有新的、好的公司上市。所以,他认为IPO一定要重启,以进一步丰富二级市场投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