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一笔100亿规模的神秘资金,在大盘危难之际悄然入市,一年后,上证指数已经跃过1700点,这笔参加过"千点保卫战"的主力资金,即将功成身退。
多家创新券商在2005年7月与建设银行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已经到期,这笔贷款正是力保大盘千点不失的神秘救市资金,当时是由央行主导,以质押贷款名义到达多家创新券商账户,总金额为100亿元。
据悉,有关方面表示,这笔贷款不再继续展期,考虑到券商用质押贷款买的股票不可能立即变现,这笔资金将延期到今年10月归还。
千点救市
时间回溯到2005年夏天,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血与火的考验,1000点防线屡次告急。
在多方救市措施中,一笔100亿规模的资金沿着央行--建设银行--创新券商这个通道进入股市。
"这笔资金是央行在证监会的强烈建议下同意拨给创新券商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但是央行属于政策性银行,不能直接向券商贷款,这笔钱于是由中国建设银行贷出,名义为"券商质押贷款"。
当时规定,贷款期限为一年,券商可以用自己的自营股票、固定资产或者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作抵押。贷款资金专门用于购买股票,年利率为3.78%。
某券商自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时的10余家创新券商之中,每家获得的贷款数量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是根据自营盘的数量,量大多给。
不过,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中金等券商希望能规避高风险业务,并没有接受这笔贷款。
"当时券商的日子很不好过,虽然央行给了我们8个亿的贷款额度,但找不到8个亿的抵押物,只有拿着自营证券反复作抵押,这样才用满了自己的额度。"上述创新券商人士说道。
据他介绍,当时银行能够接受的抵押物品种也很多,除了自营证券,还可以用房产等固定资产或者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作抵押。
"因为是质押贷款,建行对我们的限定还是很多。"他说,比如被要求在建设银行报备10个账户,还要将质押的证券以及贷来的资金都放在建设银行特别的指定账户中。而在抛出股票时,券商无权随意划转自己的资金。
另一位券商人士透露,对于贷款应该买卖什么样的股票,管理层并没有明确限定,但大部分贷款券商都买了在上证指数中具有相当权重的指标股,"现在看来,当时无论买什么股票,借助市场回暖和股改,一年后都能赚到很多钱。"他说。
他指出,拿到这笔资金之后,券商普遍购买了长电电力(600900.SH),宝钢股份(600019.SH),中国石化(600028.SH)等超级大盘蓝筹股,对当时市场稳定居功至伟。
功成身退
一年时间转瞬而过。
此时,在股改成功和综合治理初见成效之后,上证指数已从千点上涨到千七附近,剔除中国银行上市对上证指数的影响,实际涨幅超过60%。
"拿到这笔贷款的创新券商,是这波行情最大的受益者,"券商人士指出,这笔资金抄了一个大底,运作一般的券商都会有50%的收益,多的有一倍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这笔贷款为券商解决了普遍面临的融资渠道狭窄、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进入2005年底,创新券商动用大量资金来进行权证的创设,如果没有这笔贷款,券商的自营规模普遍得不到保证。
进入2006年之后,券商日子逐渐好转,其中创新券商在政策的扶持下,也羽翼丰满。在日前公布的首份2006券商中报中,作为创新券商的东方证券2006年上半年净利润高达5.51亿元,超过了前五个年度的利润总和,业界普遍对今年券商的业绩预期良好。
"在大盘走稳,参与各方都有获利的情况下,央行才考虑回收这笔资金。"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据悉,2006年4月间,证监会就此贷款问题向央行提出申请,要求贷款到期后能够续借,但央行决定在合同期满后收回贷款,考虑到股票套现需要时间,延期到10月。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市场与一年前相比,已经有质的变化,100亿救市资金的功成身退,应该不会引起大盘的过度波动,这是管理层预料之中的事情。
【点击查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