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多月前,也就是7月初,今年首个大盘银行股——中国银行上市。当时,沪市股指正处于1700点附近,形态显示有上涨要求。而中国银行上市后,借助其巨大的权重作用,一下子将股指推高到了1757点。可惜,股指创年内新高却没有能够带来买盘的大量进场,相反由于那时盘面上已经出现了多天个股跌多涨少的局面,大盘的继续冲高引来了市场上大量抛盘的出现。
在这过程中,中国银行也无从维持其4元的价位。结果,当天中国银行新股和股指一样,高开低走。5天以后,大盘出现暴跌,1700点失守。到了8月初,股指最低探到了1541点,距离前期高点相差200点以上。
如今,今年第二个大盘银行股——工商银行已经上市了。与中国银行比,工商银行发行价更高,流通盘也更大。而此刻,沪市股指已经上行到1800点上方,而且在形态上同样表现出要往上有效突破的架势。于是,人们自然也就会联想到这样的问题:工商银行上市后,由于其权重作用,沪市一度摸高到1842点左右,但从当天的行情来看,无论是工商银行还是大盘,都出现了高开低走的态势。虽然,短期内股市的震荡人们并不担心,可是行情会不会再现类似7月中旬的暴跌呢?
证券分析理论告诉人们:历史是会重复的。当然,这种重复不是简单地将过去演绎过的走势再克隆一遍,而是会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再现其原来的某些特征,当然同时也会增添一些新的内容。比较一下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上市前后的市场格局,人们不难对此得出结论。
应该说,中国银行上市以后,股价的大幅震荡对当时的市场是有重大影响的。而考虑到工商银行在发行中采用了绿鞋机制,客观上在其发行价上形成了超过60亿元的护盘资金,而且工商银行首日上市的流通盘又多于中国银行,股价则又比较低,因此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
从市场角度来看,不管工商银行股价如何走,大盘的较大波动则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这几天虽然股指还在创新高,但是和中国银行上市前的情况相似,也出现了持续多日的上涨股票数量少于下跌股票的情况,显示出股指上行的主要动力在于少数权重股。而权重股的上涨,本身对成交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可事实是,时下成交量并不能让人满意,甚至还低于中国银行上市前的水平。这就表明,尽管有权重股在勉力保持强势,但多少已经有点力不从心。现在的人们之所以还敢在这个价位介入权重股,主要是基于工商银行上市以后有可能出现的权重股集体冲关的预期。可问题是,这个预期大家都是能够看到的,并且在工商银行上市之前就已经表现得比较明确了。既然这样,要买股票的人恐怕都买好了,不会等到股指飚升的时候再去买。而且以现在的成交量来分析,在部分资金不可避免地分流到工商银行之后,还能不能继续支撑大盘,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样一来,实际上对于大盘来说恐怕偏负面的因素会多一点。也因为这样,在工商银行上市之后,股指出现了从高位向下调整的行情。但是,由于工商银行的走势相对平稳,这也使得股指的下跌严重缺乏空间,部分事先已经出局的资金难以寻找到做大差价的机会。这就迫使它们不得不很快就进行回补。于是,也就有了10月30日股市的探低回升。
以这种态势而言,后市固然会像中国银行上市后这样出现调整,但是股指的大幅度杀跌,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历史不会简单再现。 现在看来,工商银行上市以后的大盘,还是以强势整理为主,并且有望延续前一段时间的市场特征。如果成交量有明显的放大,那么后市走高的概率很大。当然,换个角度来说,股市在震荡中上行,这是世界股市最基本的历史写照,而这一页应该说会得到不断的再现。
【点击查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