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加强,新能源汽车获得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做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配套设施,充电桩的快速建设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推广的重要一环,只有在充电桩数目放量后,新能源汽车才会得以大量使用。本周,受港交所上市公司泰坦能源技术大涨影响,国内A股市场中充电桩概念股也纷纷发威,以奥特迅、上海普天、万马股份等为代表的充电桩概念股纷纷以涨停报收,而充电桩概念也由此成为本周百度股市通热搜指数最受关注热点之一。
万亿充电桩市场待掘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车多桩少”的现状。截至2014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在6万辆左右。但是随着销量的增长,充电桩数量存在很大缺口,不能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成为制约电动汽车推广的瓶颈。相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累计建成充电桩仅为2.5万个左右。以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这一标准来看,目前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存在着巨大的增量空间。
根据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1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在此背景下,充电站、充电桩建设迫在眉睫。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规划,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将达到4000座,2016年~2020年,国网建设充电站目标高达10000座,建成完整的“四纵四横”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以上海、北京为例,上海计划2015年建成6000个充电桩,而北京虽然已建成了约6600个充电桩及5座换电场站,但仍决定在2015年力争在六环内建成平均服务半径为5公里的充电网络。
“今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有望同时出台。”兴业证券认为,这两项新规是充电基建在中长期未来方向、目标要求、统一标准、具体分工等的纲领性文件,将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充电桩的建设进程。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按照目前我国公路435万公里的总里程,每100公里公路需建设4座充电站,每座充电站需有25个充电桩(成本约250万元)测算,大约需要4350亿元的总投资规模。如考虑到城市公共充电设施和家庭自用充电桩的投资,则整个充电桩市场的总投资有望达到万亿级别。当然,由于充电站的建设还需要大量监控系统、电池检测系统等设备,这又会带动配套设备的市场需求。据广证恒生预测,未来6年内,充电站的建设将带来326亿元的充电机市场,同时还将带动其他配套设备需求320亿元以上,带动慢充桩市场需求195.2亿元,带动快充桩市场需求69.7亿元。
充电桩在未来将重新角色定位
“从长远来看,随着电动汽车不断推广,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产业链也将逐步盘活,充电需求将显著增加。”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电改放开后,充电设施建设实现市场化,民营资本等有望进入,而随着各界资本纷纷进入充电运营领域,设备企业+资本进行的转型将带来各种运营模式的创新。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持续推进、各城市新能源汽车规划陆续出台的支持下,充电网络将加速普及,逐渐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记者了解到,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即将出台。《规划》以到2020年实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为预判,按照一辆车对应1个慢充、0.2个快充计算,预计至2020年将会催生500万个慢充和100万个快充的市场需求。除了预期行业规模将迅速扩大外,相关研究人士还指出,充电桩未来将成为充电变现的重要载体,是能源互联网的新入口,行业价值有望得到重估,在充电桩数目放量后,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将逐步从硬件制造向充电桩运营迁移。最终,充电桩将扮演能源互联网架构中的变现端口和流量入口的角色,整个行业的价值将通过盈利模式创新而被不断重估。
“充电桩智能搜集数据、数据缓存、远程管理,蕴藏着“TheInternetofthings”的物联网蓝海。”兴业证券认为,充电桩天然具有支付终端的性质,有助于培养车主的消费习惯,借此直接或间接地打开车联网广阔的娱乐、应用等空间,催生虚拟支付场景。
四维度关注充电桩领域
在投资机会上,分析师看好新电改带来的能源互联革命给予充电站市场的前景。认为新电改后将更加市场化,吸引更多民资进入,激活国内充电站市场。而资本市场对充电桩相关设备制造商估值将逐步从制造业向杠杆化运营商、服务商的估值逻辑转变,而未来商业模式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势必进一步推进充电桩制造商价值的再评估。
从投资逻辑上分析,可从4个维度优先选择:1,具备先发优势提早布局充电设施运营服务领域的个股将充分受益于转型初期行业再估值的高速增长,建议关注特锐德、奥特迅、易事特、科陆电子;2,具备央企背景、政府优势,融资成本低,拥有丰富充电设施建设经验的公司,建议关注上海普天、国电南瑞;3,充电设施运营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合,“车联网”“桩联网”等互联网模式不断涌现,使运营商可以挖掘电动汽车售前咨询、节能用车咨询、销售、租赁、保养维修、零部件、广告等一系列附加价值,充电服务则成为未来充电站运营商的流量“入口”,行业想象空间巨大,关注万马股份、众业达;4,杠杆较低、充电运营服务潜在进入者,一旦切入带来基本面的巨大变化和反转,设备+资本杠杆空间将充分受益行业再估值的增长,可关注中恒电气、南洋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