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新三板 机构冷静个人热情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5-11-16 08:36: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统计数据显示,新三板产品发行速度明显减慢,9月仅发行了29只,10月又降至14只。目前,11月已过了一半,发行新三板私募产品仅2只。

不知不觉新三板挂牌公司已突破4000家,然而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投资机构对新三正趋于冷静,但也有不少个人投资者似乎热情不减。

随着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机构投资者对新三板的兴趣开始减弱。在统计的560多只新三板私募产品中,有498只集中发行于今年3月到8月期间,随后,产品发行速度明显减慢,9月仅发行了29只,10月又降至14只。目前,11月已过了一半,统计的新三板私募产品仅有2只。

“我们现在已经把节奏放慢了。上半年发行了两个产品,现在都不想再发了。”深圳一家创投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说。

一方面,新三板挂牌公司参差不齐,财务数据比较不完整,而且大多是新兴行业,在A股市场中很难有对应标的进行比对估值。

上述投资负责人就明确表示:“现在很多公司都是讲概念,但实际上,利润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且,因为没有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这些新三板公司有时候会漫天要价,它给30倍市盈率估值,我们真不敢要。”一家中型券商资管部负责人也表示,尽管新三板中不乏好公司,也有成长的可能,但是自己在选择的时候还是会考虑规模较大的公司,“相对安全一点”。

另一方面,新三板各方面制度的不确定性让许多投资者有了犹疑。上半年,新三板交投有起色之时,许多机构投资者对新三板的分层制度、竞价交易制度、转板制度等充满信心,但目前已近年底,仅有分层制度即将出台,即使分层,新三板低迷的成交量、尴尬的价格以及目前在投项目后市是否能够成功退出,都是埋藏在投资者心中的疑虑。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大部分新三板产品投资期限都设置为三年甚至四年的原因。“等到两三年后企业规范了,股东分散了,竞价交易和转板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有了流动性,退出就不是难事。”沪上一家私募机构新三板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不过,个人投资者对于新三板投资依旧孜孜不倦。据一位券商业务部人士介绍,现在要募集新三板的产品其实还是很容易的。“利率下行,市场上资金无处可去,都想涌入资本市场来。”他向记者表示。据了解,他们目前又发了几只新三板产品,规模都在1个亿左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