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项战略的具体内容也已经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27日在“绿色金融与治霾产业峰会上”发言时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份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第45条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不久前中共中央在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金融。
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绿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引导企业的生产注重绿色环保。
未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考虑在以下几方面做工作。马骏表示,第一是建立对绿色信贷的贴息机制。“贴息3%,可以撬动100% 的贷款本金,即用1块钱的政府资金撬动33块钱的社会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
第二是建立对绿色项目的担保机制。由于对绿色项目的专业评估能力不足,一般银行会认为许多绿色项目的风险很大,但是,专业的绿色担保机构可能会发现这些绿色项目的风险实际上远小于银行的估计。对这些项目提供担保,就可以保证在不良率可控的情况下,明显降低绿色贷款的融资成本。
第三是建立有政府参与的绿色产业基金。国内外经验表明,政府背景的股权基金投资于绿色项目,可以大大提升民间资本对这些项目的风险偏好,有效吸引民间资金跟投。
第四是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为当地的中长期、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提供融资。“许多地铁、轻轨、新能源、污水处理项目就很适合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融资。”马骏说。
数字显示,我国重工业占GDP的比重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而重工业产生的空气污染是服务业的九倍;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占2/3,而给定当量,燃煤产生的空气污染是清洁能源的十倍。而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推动改变投资结构,从而改变污染型的经济结构。
研究表明,我国未来每年绿色投资的需求将达2-4万亿元,其中财政每年约能投入绿色产业3000亿元。“财政资金最多只能提供15%的绿色投资,即85%以上的绿色投资需要来自于社会资本。必须发展一个绿色金融体系,才能有效地推动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向绿色转型。”马骏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