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发布的投资理财公告显示,A股公司正在掀起新一轮投资理财热潮。统计显示,9月份以来,沪深两市共有546份公告提及自家公司准备或已经完成购买理财产品的计划,涉及资金555.8亿元,不少银行买理财的资金动辄超过10亿。
分析认为,在资产荒之下,上市公司不敢盲目投资,稳健、保本则成为上市公司闲钱的重要投资方向。理财产品的收益也正成为上市公司增厚业绩的重要法宝之一。
上市公司9月动用逾500亿理财
有统计显示,今年已有600余家上市公司在理财产品上投资了近5000亿元,投资理财产品的公司数量、数额接近去年全年,远远超过去年同期水平。9月份以来,沪深两市有546份公告提及上市公司准备或已经完成购买理财产品的计划,累计动用资金超过555.8亿元。这些资金主要来自自有资金、闲置资金、首发IPO募投资金,或定增而来的资金。而就金额来看,不乏动用数十亿元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土豪”公司。
仅昨日晚间,就有10家上市公司发布投资理财相关公告。其中,海南航空公告称,近日公司三个控股子公司分别使用6亿元、10亿元、4亿元人民币的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行的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公司9月21日决议,一年内使用累计不超过28亿元人民币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风险可控的理财产品。
湖南黄金也在同日表示,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古越龙山也公告签订了购买理财产品合同,用1.1亿元购买本金保障型理财产品。
如海南航空那样在理财上一掷数十亿的近期并不少见。如中国动力9月14日公告称,拟对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投资产品,有效期为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同时提及80亿资金购买了两大产品,一是七天通知存款,资金为30亿元,预期收益率为央行基准利率上浮48%;另一种为中信理财之共赢利率结构16772期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购买金额50亿元,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20%或3.70%。
有意思的是,中国动力今年上半年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半年度营业收入仅为94.5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1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动力几乎将85%的营业收入都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东方明珠动用的金额也不少。公司9月13日公告称,拟对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用于购买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含1年)的现金收益产品,例如银行结构性存款、保本理财及定制化有保本承诺的理财产品等满足保本要求的理财产品。
理财收益成增厚业绩重要推手
粗略统计显示,多数上市公司都选择了保本型的理财产品,产品的收益多数集中在2.5%到3%之间,投资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之内,产品达到422只,占比达到80.95%。如中国动力,东方明珠、新湖中宝等单笔投资理财产品金额巨大公司,其选择的均为保本型产品。
虽然这些公司大部分选择的理财产品是保本型,总体风险可控,但基于金融市场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不排除该项投资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上市公司也有提示称,公司将及时分析和跟踪理财产品投向、项目进展情况,一旦发现或判断有不利因素,将及时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控制投资风险,若出现产品发行主体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的产品面临亏损等重大不利因素时,公司将及时予以披露。
除保本型产品外,还有不少公司投资了非保本型产品。如中化国际半年报显示,公司共购买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5个产品,共耗资超1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更懂得分散风险,一些外币理财业务占比逐渐扩大。如重庆啤酒9月斥资1.2亿人民币购买了4期美元LIBOR区间按日计息人民币机构性存款,预期的年化收益率在2.53%到2.57%之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投资理财大军,收益也正在成为A股公司增厚业绩的重要补充。有市场人士分析,如果投资数额足够巨大,这种赚钱方式可观。按年化收益3%-5%计算,投百亿左右相当于三个月就能入账上亿元收益。
如上述提到的中国动力,其上半年的净利润为4.61亿元,而80亿的理财产品(如果按照下限3.2%的年化收益计算),将给公司带来2.56亿的收入。
再如智度股份,公司16亿理财产品到期后,在9月7日至9月14日间分三次与浦发银行签订理财产品购买协议,收益率为2.7%以及3.1%。按此计算,公司16亿的理财产品(按照年化2.7%计算),到年底将会给公司增加4480万元的收益。而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盈利为8700万元。
“资产荒”致理财升温
上市公司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其实也是“资产荒”的一种表现。赚钱效应的减少,使得上市公司不敢盲目投资,于是稳健、保本则成为上市公司闲钱的重要投资方向。
大同证券分析师表示,今年上市公司购入理财的情况一直很旺盛,远超去年同期。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今年股市低迷,没有赚钱效应,上市公司就将钱转入更为稳妥保险的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收益率稍低,但是在熊市大环境下,此种方式赚钱更为稳妥。
其次,部分上市公司还面临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在不能扩大产能的背景下,把钱放到银行理财上,资金使用效率或更高。
对此,一些银行甚至为企业专门定制了银行理财产品,如本月农行便提供了9只“汇利丰”的对公理财产品给上市公司,年化利率在2.9%到3.15%之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行了21只对公理财产品,利率在2.88%到4.3%之间。总体来看,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中行的理财产品最受上市公司欢迎。
但值得警惕的是,上市公司对于“被动投资”如此热衷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公司长期偏离主营业务轨道,很可能错失行业调整过程中转瞬即逝的机会,耽误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将募集资金投入资金空转,无形中为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推波助澜,干扰和影响货币宏观调控的效果;经济下行态势下,回避自身主业的经营压力与风险,却容易坠入同样因宏观经济而生的理财违约怪圈之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