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个别保险机构因在较短时间内以接近举牌线迅猛进出部分A股公司,而引起市场各方关注。暂不论是否有炒作之嫌,又是否以获利离场,仅就“保险资金在某一特殊时期短线进出部分A股公司”这一核心点来看,其实在资本市场已非个案。
那么,资金性质偏中长期的保险资金,缘何当下却以“散户化”形象示人?记者从市场一线的调查采访来看,背后或另有乾坤。
或提前为年底流动性安排进行布局
国庆假期过后,多家保险机构开始在A股市场重新活跃起来。相比一年前的高调举牌,这波保险资金参与A股的方式多为“围而不举”(即持股比例在5%以下),市场将这些被保险资金盯上的上市公司形象地比喻为“准举牌”概念股。
目前并无官方信息可窥:这些“围而不举”的保险资金规模究竟有多少?其中有多少比例的保险资金已经在短时间内撤退?不过确有保险机构财务方面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临近年底这一特殊时点,一些保险机构的确有在A股市场短线“做一把”的动力。
上述人士口中所说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一些保险机构提前为年底流动性安排进行布局。为圈内人所熟知的是,8月至12月通常是保险公司奋力冲刺全年保费业绩的季节性关键时点,而近年来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当道,尤以1年至3年期万能险盛行,这也意味着,每到往后年度的8月至12月,这些依赖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的保险机构就会迎来满期给付的高峰期。
通俗地说,就是保险机构要根据当初签订的保险合同,在保险产品到期后,将本金连同收益一并给付保户,其中实际收益可能会达到预期收益,也可能会高于或低于预期收益。“往往三、四季度是保险公司全年现金流压力最大的时候,数十亿甚至数百亿满期给付规模的压力需要释放。”至于如何应对这一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多位保险业资深人士称,主要举措有“卖新保单还旧保单”、到期资产兑现、历史盈余抵充或通过发行次级债等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金等。
但无论是哪一种举措,都需要提前做好布局。“为应对年底附近满期给付所产生的流动性需求,我们需要提前准备现金流。在现金流准备好到尚未给付出去这段时间内,这部分资金显然不能配置在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上,只能配置到优质流动性资产上,包括现金、货币基金、短期存款以及短期财务性股票投资。”一家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揭开其中原委。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优质流动性资产,保守型保险公司可能会选择收益较低但稳健的短期存款等;而相对灵活甚至激进的保险公司可能会选择到A股去“做一把”,即小比例持股、短线进出弹性较大的部分A股主板公司,既满足给付的流动性需要,又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超额收益,但风险也显而易见,因为收益并不能完全保证。
折射对当前A股主板估值存认可度
对于“部分保险资金在临近年底短线进出部分A股主板公司”的现象,市场存有不少争议。
有观点认为,保险资金的资金性质偏中长期,不应“散户化”操作,且易引发散户跟风而可能使后者遭受损失;但也有不同声音认为,资金有进有出,才能激发市场活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近期A股走势阴晴不定,但部分保险机构仍然愿意将A股主板公司作为其短期流动性管理投资标的,这本身就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说明部分保险机构对当前A股主板估值存在较高的认可度。
从记者了解到的最新信息来看,不少保险机构认为,眼下应积极把握A股市场的交易性机会。因为站在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相较于高企的楼市和债市等其他大类资产而言,当前主板公司性价比优势明显。
他们的理由是,在经济增速放缓、低通胀、低利率的格局下,高收益资产逐渐被消灭,但在市场资金存量十分充沛的情况下,大类资产间的轮动会呈现加快趋势。而从目前来看,楼市、债市等资产类别的价格均处于大涨过后的高位且面临被调控或去杠杆,A股性价比无疑凸显,不排除短期上升突破的可能性。此外,四季度重要会议密集召开,维稳情绪也有望持续发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