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特色 - 正文

深港通静待“发令枪” 各大机构提前抢滩ETF市场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深港通静待“发令枪” 各大机构提前抢滩ETF市场)

导读

“如果ETF纳入互联互通,有望为香港的ETF市场带来新的投资者,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追踪某个指数来投资海外市场达到分散投资以及对冲风险。”

“深港通”的启动时间扑朔迷离,再次引起市场热议。

“大家关心时间问题,枪不在交易所手中,我们向监管反映了大家的想法,最好是个星期一,给一到两周准备。同时,推出当周不要有其他特别重大的市场举措,比如重大创新和重大的指数成分股调整。”港交所总裁李小加11月18日在深圳出席“深港通”推介会时表示。

同时,他强调,“深港通”不会成为资本外流的工具,而是真正的投资工具,“现阶段的手段是交易过境,登记结算在内地,尊重本地市场的原则,因此钱并没有过境。”

然而,香港资本市场对“深港通”的憧憬相比两年前“沪港通”已有降温。

“港股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维持在20000-24000点的区间,除非市场出现新的催化剂。”安联投资亚太区股票首席投资总监陈致强坦言。

港股市场近日走势仍然受到外围市场的影响。11月18日,恒生指数低开23点,截至收盘报22344点,升81点或0.4%。大市全日成交额558.67亿港元,较上一交易日少约64.25亿元,为11月8日以来新低。恒生指数连续四周下挫,累计跌幅达4.4%。今年迄今为止仅录得1.59%的升幅,过去12个月则上涨3.86%。

陈致强表示,自今年3月以来,通过“沪港通”南下的资金不断买入大型高息股,如国有银行等,“今年上半年80%的南下资金都流入了香港上市的国有银行股。由于人民币汇率走软,未来‘深港通’会持续出现资金南下。”

“今年8-9月期间,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交易非常活跃,占整体市场成交的比例达到20%,甚至在一些中小盘股票的成交达到50%, 今年迄今为止,南下投资者的交易额占港股整体市场交易额的比例达到12%-13%。”瑞银证券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表示。

根据瑞银的统计数据显示,内地南下进入港股的资金中57%来自于保险公司,30%来自于私募基金以及高净值个人,内地公募基金以及散户的占比则分别为10%和3%。

外资无意“大举买入”深圳股票

“‘深港通’的标的很特殊,业绩和成长性都比较好,而且行业分布充分体现新经济的特点,与‘沪港通’形成互补,科技和医药等新经济股份覆盖达到了六成,因此拓宽了境外投资者的机会。”深圳交易所总经理王建军在11月18日的推介会上表示。

“深港通”开通后,国际投资者可以参与的股票交易将覆盖A股市值的80%左右,他们投资中国内地股市的渠道明显改善。然而,对于很多外资机构投资者而言,对深圳股市可谓又爱又恨。

“的确‘深港通’为海外的投资者打开了一个新的投资市场,可以投资一些代表新经济的股票,但和市场上其他外资机构投资者一样,大家的反应并非疯狂买入。深圳市场的估值十分昂贵,因此我们股票标的挑选非常谨慎,目前持有一两只消费类的股票。”陈致强向记者透露。

“目前深圳市场的股票平均市盈率达到35倍左右,创业板的估值水平甚至更高,主要因为深圳市场59%的参与者为散户投资者,相比之下,上海市场的散户占比仅为34%。”高盛董事总经理刘劲津表示。

他续称:“那些纯粹以基本面为驱动因素、偏好增长的基金对深圳市场更有兴趣,他们根据自下而上的方式挑选不同细分行业的个股,这对那些成熟市场的基金非常有吸引力。”

“深港通”将主要吸引一些尚无QFII额度的海外对冲基金参与。“虽然QFII可以投资的标的更多,但海外投资者需要提前将相应额度的资金汇入内地,而且在资金汇出方面也有一定限制。相比之下,‘沪港通’或‘深港通’安排下,海外投资者并无需将资金汇入内地,整个交易的过程中,这部分资金仍将停留在香港市场,而且考虑到人民币的汇率风险,投资者更倾向通过互联互通的渠道。”某外资行股票投资主管向记者透露。

同时,对于市场担忧缺乏对冲沽空工具让海外投资者望而却步,刘劲津坦言,这个问题的确对一些对冲基金造成操作上的困难。“这类基金通常需要利用对冲工具来保持净仓位敞口在较低水平,以及维持市场中性。相比之下,对一些长仓基金或共同基金的影响则有限。”

ETF产品或受内地投资者追捧

由于全球投资回报持续低迷,以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为主的被动投资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全球最大的资管机构贝莱德(Blackrock)于11月17日公布,推出贝莱德iShares安硕核心恒生指数ETF及iShares安硕亚太区核心系列,前者旨在追踪恒生指数,并已通过香港证监会的审批,预计于11月23日上市,入场费每手仅为800港元。

根据贝莱德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iShares安硕亚太区核心系列内的九只ETF共录得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管理资产总值为42.3亿美元。

李小加今年8月透露,两地监管机构已就互联互通加入ETF达成共识,“还需要与两地证监会讨论,希望明年可以推出ETF联通。目前具体时间还没有确定,其中工作量不小。”

“如果ETF纳入互联互通,有望为香港的ETF市场带来新的投资者,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追踪某个指数来投资海外市场达到分散投资以及对冲风险,而并非押注某只个股。”某外资行ETF销售主管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ETF市场在亚洲地区的历史不长。东方汇理北亚区行政总裁钟小锋表示,亚洲ETF市场在过去5年发展迅速,资产管理规模由2010年的835亿美元激增至今年至今为止的3139亿美元,增幅达到380%。截至今年9月为止,亚洲ETF市场的资金净流入达到358亿美元,相比2014年同期的191亿美元增幅为190%。

1999年,香港正式推出追踪恒生指数表现的盈富基金,成为亚洲(日本除外)首个ETF上市的市场,交投额多年来在亚洲区都高踞榜首。数据显示,目前,香港市场有178只可交易的ETF,并有12只杠杆及反向ETF。

然而,香港ETF市场成交高度集中,主要以内地和香港股市为标的。每日成交超过95%来自于前五大ETF,包括iShares安硕富时A50中国、CSOP富时中国A50、盈富基金、恒生H股上市基金和华夏沪深300。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