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文看懂2017年股市征程的制胜关键)
2016年,A股各大指数普遍收出跌幅超12%以上的阴线,权重股云集的上证50指数走势略强,下跌5.53%;而此前数年持续领涨的创业板则转为领跌,全年重挫将近28%。某种程度上,A股在弱势中实现了“风格转换”,即2015年涨幅落后的大盘权重股在2016年以较小的跌幅,实现了相对收益。
如果从全球股市的角度来说,A股在2016年再度“熊霸天下”,排名处于后段生。即使是面临脱欧风暴的英国股市,全年也取得了16%的涨幅,其他主要股市也大多以红盘报收。在全球股市普遍走高的情势下,A股在2016年的表现无疑是难以令投资者满意的。绝大部分投资者在年初的暴跌熔断中损失惨重,2月底到12月初将近10个月的震荡反弹还没有修复账面上的亏损,近期的连续下挫又进一步扩大了损失。全年来看,虽然妖股此起彼伏,但持续性和板块联动性比2015年差很多,赚钱效应也大幅下滑。
从上证指数的角度看,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根年K线收阳,按照过去20多年的惯例,2016年收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经过2015年下半年的重挫以及2016年沉潜,2017年全年A股再走出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制约A股上行最重要还是资金因素。高层已经定调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抑制经济脱实向虚,防止更多的热钱流向金融市场滋生泡沫的意图十分明显。在2015年大起大落的背后,杠杆资金放大涨跌幅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很难想象在短短一年多之后便会有再一次“杠杆牛”的产生。
另一方面,IPO近期加速明显,每个交易日有2~3只新股发行已成家常便饭,发行速度堪称全球第一,某种程度上已经和未来注册制实现接轨。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只要新股能顺利发行,这一IPO速度预计在2017年不会减缓。由于目前新股发行采用“市值配售、货到付款”的形式,有效减少了发行时对市场利率的扰动,同时压低发行价也预留了上市后的上升空间,有利于部分大资金配置二级市场的优质股,获取打新的无风险收益。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政策对二级市场的托底效应十分明显,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个股的结构性分化。对于专注网下配售的机构和大户来说,选择指数成分股或大盘权重股是自然的,估值高企的中小创必然成为被抛弃的对象。
除了新股发行的托底效应之外,养老金等长线投资者的进一步入市,以及MSCI可能纳入A股带来更多外资等,也是进一步封杀A股下跌空间的重要因素。但无论是打新配售市值,还是机构长线投资,重点仍在于业绩优秀或有望出现拐点的品种,纯粹靠“讲故事”的题材股或成长性不及预期的中小创品种,在2017年仍将面对漫漫跌途。
整体来说,A股在2017年受制于国内外资金面制约,指数连续大幅上行或个股大面积连续上涨并不现实;更多呈现的是一种结构性的机会,从过去的“讲故事”逐渐回归到“讲估值”是大概率事件。指数方面,笔者认为最大的机会还是跌出来的,特别是2017年1月承接2016年最后两个月的天量解禁潮,加之月底春节长假来临,多头难免无心应战,一月份维持弱势整理或缓慢阴跌的可能较大。一旦春节前走出下跌行情,那么将为2~3月的春季攻势腾出上升空间;另一波比较好的指数机会有望在下半年“十九大”前后展开。
整体而言2017年出现小阴或小阳的可能较大,弱势中不着急出手,做好功课等待低吸点的来临,实现有效的高抛低吸将是2017年股市征程的制胜关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