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限财经 - 滚动播报 - 正文

万亿资金到期央行坚持 “不放水” 背后有何玄机

来源:证券时报 2017-07-08 11:12: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万亿资金到期央行坚持 “不放水” 背后有何玄机)

9175亿元! 根据统计,进入7月之后将有近万亿元的资金陆续到期,其中近70%将集中在前两周。然而,在平稳跨过6月考核大限之后,央行一反常态,截至7月7日已经连续11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

据报道,尽管没有在公开市场上有所动作,但央行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央行在7月4日发布了两份重要的报告:《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字里行间“维护流动性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都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另据外媒报道,7月中旬或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其重点之一将是确立未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而从刚刚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也提出央行强调其应负责中国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并阐述了三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组织结构模式。

据此,市场分析央行不会让4月流动性紧张的现象重现,但后续货币政策紧中趋缓却越来越成为共识。

据证券日报报道,7月份共有9175亿元资金到期,其中逆回购有5600亿元,MLF有3575亿元。央行近期却“一反常态”,不但没有进行MLF操作,反而连续暂停逆回购,市场流动性不但未受影响,且呈“充裕”状态。那么,支持央行“一反常态”的底气来自哪里呢?

首先,积极财政政策真的积极起来了。从6月23日至7月7日,央行连续11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在这段时期,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均对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理由向市场进行了公告。比如6月30日之前给出的理由是“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后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6月30日的公告则强调“临近月末时点财政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

进入7月份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的理由有所变化,前两个交易日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从5日开始强调“近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对冲金融机构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当前流动性状况高于年初设定的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目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财政支出加大。根据以往的历史情况,6月份财政支出规模一般在3000亿元左右,考虑到今年财政支出加快,预计在4000亿元以上。

其次,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显著提高。5月31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推出的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正式面世,同时还推出了以FDR007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交易相关服务。央行创设FDR利率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金融监管部门近年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央行为打通货币政策渠道,一直在打造新的政策工具进行攻坚。目前,7天期回购利率正逐渐发展成为政策利率。相较于回购利率,定盘回购利率被认为更具政策含义。因此,今后观察市场资金状况,FDR007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今年第一季度,DR007总体在2.6%至2.9%的区间内运行。而截至昨日,FDR007利率在2.68%至2.8%之间,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因此,从这个政策利率也可以看出,当前的市场资金价格处于稳定合理水平,反映出的则是流动性状况“充裕”。

央行强调,接下来将继续从提高金融市场深度入手继续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不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

第三,由于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正式施行,金融机构增强了主动调节自身流动性的意愿。在3月中下旬MPA首次考核之时,由于金融机构的不适应让流动性出现波动。随后,央行给予了必要的支持,金融机构也开始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在进入年中考核周期之后,它们就显得比较从容了。金融机构面对第三季度MPA考核会更加从容。

第四,央行外汇占款降幅逐步收窄,使其再次成为货币供给的通道。5月份央行外汇占款仅下降293.34亿元,这是该指标连续第6个月降幅收窄。分析人士称, 6月份央行外汇占款有可能“转正”,下半年则可能走上“正途”。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