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 是寒冬还是机遇?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8年12月6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拟中选结果出炉,拟中选药品价格降幅基本在50%以上,如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降价75%;北京嘉林的阿托伐他汀降价80%;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降价93%。

(原标题: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 是寒冬还是机遇?)

2018年12月6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拟中选结果出炉,拟中选药品价格降幅基本在50%以上,如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降价75%;北京嘉林的阿托伐他汀降价80%;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降价93%。带量采购的力度远超市场预期,业界惊呼制药行业的寒冬将至。A股市场上,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医药公司股价均应声大跌。那么,带量采购给医药行业带来的究竟是寒冬还是机遇?

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是医改组合拳

先来了解一下国家出台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政策的行业背景:国内化学药市场鱼龙混杂,仿制药和原研药、名牌药和小厂药、国产药和进口药,一样的药品,在成份含量、生物利用度、副作用方面有差别,临床上有效性和安全性当然不同。而市面上大量同名不同效的仿制药并存,在医药流通领域利益寻租盛行的情形下,一些疗效打折扣的药品也能占一席之地,如长生生物的问题疫苗居然卖成了行业龙头,行业毒瘤的危害性可见一斑。因此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是政府对医改打出的一记组合拳,先用一致性评价选出好药,再通过带量采购招标由政府和制药厂家商定采购量和采购价,减少不正当竞争、去掉流通环节的营销费用,把药价降至合理并让市场回到正轨。

从国家药品集采拟中标结果来看,政府占据主导地位,药品降价力度空前。有制药行业资深人士感言:“过一致性评价是找死,不过是等死。”对一部分在资金、研发、成本管理等方面实力欠缺的药企而言,寒冬真的来了。2018米内网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提到,控费和招采新政策正改变着市场格局和模式,仿制药和原研药同台竞争,市场竞争逐渐向技术抢占市场转变,医保局正在研究一致性评价药品替代细则,将会加速这一进程。

对医药行业将产生积极影响

笔者认为,改革总会触动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先经历一段阵痛期,而长远来看,对医药行业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1。改变长期保守诟病的原有医药销售模式,砍掉利益寻租空间。原有医药销售模式又被称作带金销售,医药企业在医药产品推广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医院和医生公关,抢占市场份额,推高了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通过一致性评价和集采,实现药厂向医院终端的药品直供,制药企业省下大量营销费用,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医保财政支付压力。

2。鼓励药企研发创新。只有产品质量达标的药企才能通过一致性评价,使药企的竞争回归产品品质本身。按照现行带量采购政策,唯一中标的药企或者多家一起中标但排在头名的药企能够获得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无疑研发能力强、生产效率高、成本控制较好的企业才能在带量采购中胜出。利好生产首仿药和原研药的企业,能够节约大量营销支出,将精力集中到研发和生产上。同时带量采购的中标协议有效期为1年,药企不能一劳永逸,只有持续研发投入,保持产品的升级迭代,才能在今后的招标中占得先机。

3。制药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目前很多药品有多达几十家药企同时生产销售,形成无序竞争。而刚过专利期的国外进口药,也引来数十家药企竞相仿制,降低了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带量采购政策使一款药品的市场份额被中标的几家药企占有,迫使未中标药企减少或停止该药品的生产,把研发和生产重心投入到自身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上去;在首仿药研发上,药企也得重新审视自己在竞争中的位次,没有领先优势也应主动放弃。今后的趋势可能是:每个单品至多有3-5家以内的药企同时生产;拥有市场占有率高的核心产品的药企才能生存发展,很多实力不济、创新乏力的药企将被市场淘汰。

4。零售药店将面临洗牌。近几年零售医药连锁加速跑马圈地,城市药店的密集度持续提升。医院终端药品价格虚高为零售药店提供了生存空间,足够高的毛利率使药店有底气支付更多的人工工资和店面租金。中标药品大幅降价,和中标药品同类型的其他药品在零售端价格也会下调,否则对消费者将失去吸引力,未来随着带量采购的药品范围不断扩大,零售药店的利润空间将不断被挤压,医药连锁机构可能会主动关店降低成本。在药品供应链上渠道优势明显或者有老字号中药品牌背书的医药连锁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寻找被错杀的药企“茅台”

这次医药行业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笔者认为可能和几年前国家降低三公经费使白酒行业股价普遍大跌如出一辙。一部分在研发、生产管理方面没有优势的化学制药企业将被淘汰,其股价也将长期陷入低迷;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药企将会利用这次改革契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悲观情绪引发的市场下跌中或被错杀。

投资者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医药行业的“茅台”,然后耐心等待“黄金坑”的出现,而彼时龙头药企的业绩有可能正遭遇短期下行,市场中充斥着更多负面消息,能否把握机遇,将是对投资者研判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人性的考验。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