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务造假也能“赚钱”?这样的闹剧不可重演)
A股市场又闹出了一桩怪事。一家上市公司去年因虚增业绩被监管顶格处罚了60万。在造假的财务基础上,企业多缴纳了所得税。一年之后,税务退还了这家公司多缴的250万元税款。
这家公司就是圣莱达。
圣莱达造假反而“皆大欢喜”
2015年圣莱达因虚构影视版权转让业务,虚增2015年度收入和利润1000万元,2018年5月份,证监会对圣莱达作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的处罚。日前,圣莱达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上述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经公司申请,慈城税务所于近日退还圣莱达文化已缴纳的所得税税款250万元。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圣莱达因虚增收入而多缴了250万元的税款,根据该规定,税务部门退还多缴的税款符合《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事实上也应该退还多缴的税款。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年圣莱达因财务造假被罚款60万元,又因退税获得250万元,一罚一退之间,上市公司居然还“赚”了190万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还能赚钱,这事听起来就有点奇葩,但却真实地发生在A股市场。
不仅如此,圣莱达公告退税事宜后,7月15日公司股价直冲涨停。次日,该股又以涨停开盘,尾盘报涨2.17%,同日中小板指数下跌0.28%。因财务造假退税,上市公司不仅获得190万元的“收益”(计入2015年),股价也出现大幅上涨,投资者也能从中获利。
财务造假是A股市场的一颗毒瘤,也是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但圣莱达的财务造假闹剧,最终却产生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这显然是市场没有预料到的。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如果涉及到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的话,监管部门将会启动强制退市程序。然而,即使如此,以现行的监管机制,也没能阻击某些上市公司的铤而走险。
防止圣莱达式闹剧重演
比如上演122亿元巨资不翼而飞闹剧的康得新,证监会的调查表明,其2015年至2018年涉嫌累计虚增119亿元利润。证监会因此认定,康得新所涉及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巨大、手段极其恶劣、违法情节特别严重。在康得新122亿元巨资不翼而飞的背后,是上市公司非常恶劣的财务造假行为。再如曾经多次上演“扇贝跑了”的獐子岛,事实证明并非“扇贝跑了”,而是背后隐藏着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2014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进行改革,并实施重大违法行为强制退市制度,其中分别剑指欺诈发行与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财务造假行为,显然也属于重大信息披露违法。但令市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圣莱达财务造假发生在2015年;康得新财务造假发生在2015年至2018年,且连续4年造假;獐子岛财务造假分别发生在2016年与2017年,同样是连续造假。
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在退市新规发布后,敢于实施财务造假的行为,客观上是监管部门对于财务造假处罚力度不够导致的。像圣莱达这样的60万元罚款,根本不具有任何威慑力。
但日前证监会对于康得新与獐子岛财务造假的处罚,却又让我们看到了从严监管的另一面。两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除了实控人、董事长以及其他的董监高外,相关责任人与其他责任人也都受到处罚。其中,康得新28人被处罚,獐子岛24人被处罚。两家上市公司董监高的不作为,以及相关责任人与其他责任人参与财务造假行为,最终也都付出了代价。证监会对于两公司的处罚,其实也是在向市场发出警示。
在笔者看来,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除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外,对于性质严重,情节恶劣者,还须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对于责任人员,还有必要让其承担刑事责任。只有大幅提高违规成本,才能防止圣莱达财务造假也能赚钱的闹剧再次在市场重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