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秋冬始交,
寒炉茶烟袅袅。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今日上线
在天下日渐“冷飕飕”模式下,
我们邀请到量化投资部研究员王雨贤老师
跟我们聊聊量化对冲与最大回撤的话题~
每当市场大跌,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基民们都会回想起曾经被“套牢”的恐惧。有些基金在今年这种行情下的下跌幅度常常超过30%,这对从高点进入的基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体验。而且很多基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忍痛割爱还是继续持有,不仅钱包受损,在心理上也非常纠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套牢”了。
从基金经理的角度去看,我们有一个指标衡量基金套牢的风险,就是基金的“最大回撤”指标。最大回撤的意思是,在基金经理过去的管理期间,假设客户在任意时点买入,可能经受的最大的净值下跌是多少。这其实就是假设客户在这只基金的最高点进入,要承受的最大下跌是多少。这可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指标,因为对很多基金来说,最大回撤可能都达到了30%以上,这意味着一部分投资者从买进来要亏掉30%,即使他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强,也会在回本的道路上经历漫长的等待,运气好是一年半载,运气不好就是两三年了。这个时候,投资者已经被套牢了,想“来去自如”也不容易了。这就是为什么“最大回撤”这个指标这么重要。
量化对冲产品在运作中会把最大回撤当成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行业分散,持股分散的方式,避免出现短期大幅跑输市场的情况。最重要的是,通过股指期货做空,量化对冲产品可以在熊市也控制住回撤的风险。例如我们的德邦量化对冲产品,在过去半年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该产品的最大回撤只有-1.66%(数据来源:wind,截至11月3日)。而优秀的对冲产品,大部分情况下产品的最大回撤都是在-3%附近,这样即使客户对短期市场不看好,也可以很轻松地离开,真正实现来去自由,再也不用担心被套牢了。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