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春天的第二乐章雨水迎面而来,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
我们邀请到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吴志鹏老师
一起聊聊量化投资与基钦周期的话题
前几期的专栏中我们对42这个神奇的数字进行过简单的介绍,这里我们再看看这个神奇的数字跟基钦周期有什么关系,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1923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发表题为《经济统计评论》文章,概述自己研究1890年到1922年美国和英国统计数据所发现成果。他观察到一个42个月左右的经济周期,并归因这个短周期是由库存变化造成。当需求看上去比实际要大时,公司就会储备过多库存,让人们高估未来可能增长。如果不能实现高增长,人们会显著减少库存,待需求回暖时,需求又会看上去比实际要大,周而复始。
基钦发现的这个现象是特例嘛?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而改变嘛?这个周期会有明显的国别区别嘛?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全世界各国的经济数据进行周期分解并加以分析,但考虑到股票是经济的晴雨表,我们可以通过对世界各国主要指数进行周期分析来解答这个问题。
数据整理:德邦基金
我们整理了全球范围内成熟市场及新兴市场的一些主要指数。虽然各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起始时间不同,在全球化中所处的产业链环节不同,参与者也不同,但它们的主导周期不约而同都在42个月附近,这样的“巧合”说明了42个月的基钦周期至少在近百年的时间内存在于全球各个地区。
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没有改变这个周期;全球化的过程中,并没有改变这个周期,反而使得全球的主导周期趋同。至于为何基钦周期如此稳定,笔者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权威的解答。但是,在世界经济这个复杂系统中,所有参与者合力缔造了”42个月”这样一个结果,在参与者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这样的周期也许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