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教 - 兴业证券 - 兴·视野 - 正文

科创板迈入服务“硬科技”新阶段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6年前,肩负着支持科技创新“前沿阵地”与改革“试验田”的重任,科创板掀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新篇,重塑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底层逻辑。

6年来,汇聚起589家“硬科技”企业的科创板从未停止探索与创新的步伐。一个月前,《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科创板意见》)发布,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再度加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面对科技型企业对资本市场提出的更加多样化需求,“以在科创板设置专门层次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正是科创板给出的最新答卷。

未盈利企业研发成果正加速兑现

“更加注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标志性改革之一。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6年来,共有54家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依托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累计投入研发超1600亿元。截至目前,已有22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在选择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企业中,16家为创新药企业,3家为疫苗企业,1家为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截至2025年7月中旬,上述公司A股总市值超过3200亿元,其中艾力斯、泽璟制药、君实生物等11家公司A股市值超百亿元。目前,这批企业正逐步从“研发投入期”迈入“商业化兑现期”。

《金融时报》记者获悉,已有19家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公司自研的45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其余1家公司产品上市申请已获受理,约占2018年以来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日益成长为我国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此外,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科创板公司累计已在国内推出20款1类新药(即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具备“全球新”属性,其中,2024年以来新增9款。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前述20家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3.39亿元,同比增长45%,以2019年为基数的复合增长率达61.33%。其中,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4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2024年年报披露完成后,只余1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尚未实现“摘U”。

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

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硬科技”企业,建立了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灵活便捷的股权激励制度和市场导向的并购重组制度,板块定位和制度设计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以集成电路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产业链各环节,汇聚了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主要行业龙头,逐步形成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推动提升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化水平。

与此同时,一批科创板公司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正加快布局。当前,我国科技领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更大力度支持这些行业企业发展、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科技创新成果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为此,《科创板意见》明确,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将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扩大到人工智能等前沿行业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具有实践基础。”业内专家认为,一是这些领域均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明确鼓励和支持的范围;二是我国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这些行业成长潜力确定性越来越强,第五套标准运用到这些领域的可行性也越来越强。

增量改革将迎来更可控“试验空间”

试点一些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政策举措是此次“1+6”改革的最大亮点。具体而言,“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更加精准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6”是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包括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

从上述增强制度包容性的具体举措看,都是有严格的限定条件的。比如,在科创板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已经具备较好基础,将试点范围限于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且仅作为审核参考,而非上市条件,也体现了稳起步实施、小切口探索的改革思路。

在国泰海通投行委总裁郁伟君看来,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与IPO预先审阅机制,既优化了审核资源配置效率,也强化了风险防控,体现了监管层在支持“硬科技”与保护投资者之间的平衡。

7月13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一系列配套规则,明确了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的基本要求、进出机制及风险防控,32家存量未盈利企业将进入科创成长层。

“‘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一年多时间内,20项制度规则陆续制定或修订发布,围绕发行承销、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持续监管等方面,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包容性与适配性,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分析人士表示,《科创板意见》是深化改革的更进一步,也是新的起点。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张宗新表示,随着科创成长层制度的完善以及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的扩大,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加入,科创板对科技创新领域的覆盖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为优质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来源:金融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