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检测并不是一两个季度的短期逻辑,它至少是一个贯穿2020全年的中长期主题。
目前行业有了很大的边际变化,因为现在国家要求公司必须同时拿到国内注册证和海外注册许可,才能进行销售。如此一来,在庞大的需求面前,新冠试剂的出口却又成了只有很少部分企业能够分割的蛋糕。对应的企业的业绩和估值需要重新评估。
其中,万孚生物(中、欧等已认证,全球在售)、核酸分子检测公司华大基因(集齐中、美、欧、澳认证,全球在售)、达安基因(中、欧等已认证,全球多地出口)、凯普生物(国内待取证,欧、巴西已认证)、迈克生物(中、欧已认证,估值低!)等。
需求方面,关注度更高的是欧美主流市场,但亚非拉、中东、印度这些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的地方不排除后续将有大规模检测试剂需求的释放,从而把疫情带到一个更长远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且他们普遍人口众多。
近期大家也看到一些新现象,如首都地区要求人们住酒店,人员来往要进行核酸检测,这意味着可能后续不排除在国内甚至国外也会出现新冠检测的常态化,包括现在很多龙头企业也在布局新冠检测常态化的一些产品。
如果新冠检测后续常态化,假设新冠每年某个季节或阶段性的会出现一个小爆发(对比流感的例子),那么在中国或者全球新冠检测就变成一个常态化的产品,相关资产的估值都会面临更大重估。
世界上如果对主流国家出口有三个资质需要拿,①CFDA(根本的,没有CFDA任何的防疫相关医疗物资不能出口)、②欧洲的CE认证、③美国的EUA。如此一来,新冠试剂的出口成了只有很少部分企业能够参与。
此外,新冠检测试剂的产能的释放不像有创呼吸机那样曲高和寡。有创呼吸机的壁垒很高,高到龙头企业产能也不能随意提升。但新冠检测试剂厂商是可以把产能释放出来的。综上,供应端发生了重要边际变化,这方面对能出口的企业业绩是非常大的贡献。
对标万孚生物、丽珠集团、迈克生物、达安基因等。
目前万孚差不多有50个国家的出口记录,其中主要的订单是由政府来对接的。在印尼等类似的国家有一些是通过代理商的,基本上是这两种模式。万孚是布局最早的且把控能力最强的。现在新的厂家再入局,有些原材料会非常难拿到。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尚存不确定性;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