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0年7月31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推动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应用。
点评:
标准制定对于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具有顶层设计和基础引领作用,为打造具有核心技术、开放协同的车联网产业提供支撑,为自动驾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建设目标,到2022年底,初步构建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完成一批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辅助驾驶等领域智能交通相关标准,制修订标准20项以上;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进度正按预期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应用有望加速成熟。
具体来看,本次征求意见稿对车联网(智能交通相关)标准建设规划分为四大部分:
1)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重点是基于道路的交通信息感知、与车辆协同配合的智能化路侧系统;
2)车路信息交互。重点是交通参与者与路侧基础设施的信息交互,内容包括路侧通信系统、车路信息交互规则等;
3)智能车载及便携终端。车辆与交通参与者通过车载设备与便携终端,实现与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交互,也可实现局部范围内协同运行;
4)智能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侧重路网层面宏观信息感知与服务。
从投资时间表来看,预计2020年为我国车联网产业部署导入期,示范区仍为重点。标准体系建设完成后,从芯片、模组到终端的产品化工作都将加速进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网联化时代逐步迈向智能化时代。根据发改委相关规划,2020年C-V2X示范区将进一步拓展,短期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以示范区和示范区扩大的模式展开,2021年有望开启规模建设。
1)车载终端
车载终端(含通信单元、定位单元以及微处理器单元等)通过与车上的CAN总线连接,深度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的运行状态、行驶里程、SOC、电机转速转矩、定位信息、报警信息等数据,并能够实现车-云?车-车?车-道路设施等各方的实时通信。
目前,国内车厂前装T-Box渗透率较低,2018年仅为约20~30%,未来有望加速渗透。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或将达到51.6%。我国每年汽车销量约2500万辆,假设2025年新车渗透率达到100%,则2020-2025年车载前装模块总市场规模将接近700亿元。
路侧终端设备主要包括RSU(路边单元)、移动通信基站以及边缘节点等,负责高可靠、低时延信息传递。目前RSU是基于3GPP R14 LTE-V2X技术的路侧网络设备,可以集成智能摄像头、红绿灯等重要信息源,通过和联网汽车的协作,提升道路交通效率和道路交通安全,是智能交通车路信息交互路侧的重要设备。截止2019年,我国公路总里程接近500万公里,目前路侧设备覆盖范围预计在500米-800米(假设1km),若要实现全覆盖则需要500万台RSU,假设平均单价为1万元(规模商用后有望下降),总市场空间将达到500亿元。
3)高精度定位
智能高精地图是车联网核心技术之一,是L3级以上汽车的必选项。精准的地图对车辆定位、导航与控制,以及非视距识别等能够满足数字城市需要,街景地图内容与路面、车、人、障碍等安全至关重要。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大幅拓宽了高精度定位应用在智能交通的应用场景边界,包括自动驾驶、车辆监管、城市停车、手机定位等十大应用场景。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到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6323亿元。其中运营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38.4亿元,约占40%。
车联网产业链成熟度不一,短期增长动力将主要来源于路侧及车侧终端硬件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算法、平台类软件有望成为长期支撑力量。目前来看,终端厂商成熟度较高,有望率先受益。
重点标的:【中兴通讯】(5G-V2X)、【广和通】(车规级前装模组)、【鸿泉物联】(商用车联网终端及智能化系统)、【海格通信】(高精度北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