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飞常准数据,7月中国航司实际执飞航班32.82万此,同比减少24.55%,环比6月增长了16.96%,对比全球航司下滑58%,国内航司同比下滑已经在放缓。
其中,长龙航空(主基地在杭州)、春秋航空航班量同比实现正增长,分别提升15.48%,2.89%。
值得注意的是,这可能已经是春秋航空连续2个月同比提升(数据口径略有不同)。
此前在春秋6月运载数据公告中,6月的国内的旅客周转量和总运载人次,均实现同比转正。
兴业证券认为,随着量的提升,民航的盈利拐点预计很快到来。
航司盈利恢复有三个关键拐点
1)第一个拐点(起飞拐点),需求曲线回升,航班量回升,价格随之回升并能覆盖变动成本。航司这阶段主要任务就是让所有飞机全部起飞,这也是各种“随心飞”产品井喷的原因。
2)第二个拐点(盈利拐点),需求曲线继续上升,价格覆盖全成本。
第二个拐点至关重要,因为航司跨过这个拐点后会切换价格策略,票价逐步提升,对应单机盈利0-400万/架/年。
3)第三个拐点(弹性拐点),需求高于航空公司预期或客座率高于航空公司预期后,航空公司开始主动大幅提价。
这个阶段,价格策略转为激进,对应盈利弹性会非常大,单机盈利从400-4000万/架/年。
4月底国内航企普遍迈过第一个拐点(起飞拐点),航空公司迈过现金保本点,因此有非常大的动力加开航班,国内航班量从4月底3成的迅速拉升至6月份的8成。
依赖国内需求的华夏航空已经实现单二季度盈利,展望三季度,华夏航空有望迎来弹性拐点,春秋航空迎来盈利拐点,行业及三大航有望大幅减亏,国内航线也有望实现盈利。
航空作为高端可选消费+财富效应需求高弹性的属性不会发生改变,航空因私需求雪坡空间大,需求只会后置不会消失。
随着未来几年航企运力增速断崖(疫情期间多数航司停止飞机采购),供需剪刀差即将到来,预计2021年将见到行业第三个拐点。
从08-19年美国航空经验来看,股价比盈利先行,盈利比需求先行。
航司:
春秋航空:纯空客机队、成本优势突出、绝对票价低、管理效率高、有望危机中实现弯道超车。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廉航也是恢复最快的。
华夏航空:估值弹性较大,模式稳定、业绩保底、国内为主。
机场:重视免税渠道,中期关注产能投放+空域放开带来利用率提升的新周期
上海机场、白云机场、美兰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