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11月21日消息:在美国发誓要对恐怖袭击事件进行报复后,韩国最为担心的是石油供应会受到影响,从而使本来就陷入困境的经济雪上加霜。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韩国石油完全依靠进口。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韩国的能源进口额为208.7亿美元,其中石油进口额为134亿美元。韩国石油公社的统计表明,韩国的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的55%,而石油进口将近77%来自中东地区。
加强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是韩国保障石油供应的一项措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发生石油危机后,韩国就开始重视石油储备问题。1980年,韩国开始大规模地建设石油储备设施。当时政府计划投入2.45万亿韩元(现为1300韩元合1美元)在全国各地建立12个储备基地,使石油储备能力达到1.62亿桶。这项计划分三阶段进行。1989年,韩国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建设工程,建造了5个石油储备基地,储油能力为4386万桶;1999年,韩国又完成了第二阶段储备基地的建设,储油能力为5000万桶。按计划,第三阶段的储油设施建设将在2004年完成,再增加6800多万桶的储油能力。
然而,这些基地的充分利用成为韩国面临的一个问题。据报道,韩国虽已拥有9000万桶储备能力,但实际利用率却只有64%。韩国早在1980年就确定了政府储油量为60天的目标,然而,由于预算资金不足,这一目标远没有实现。此间媒介报道说,如果想在2006年实现储油量60天的目标,每年需7600亿韩元,而现在每年的预算只有2000亿韩元。
据报道,韩国的石油消费量去年平均每天为202万桶。目前政府的储备量为29.7天,民间的储备量为44.8天,合计为74.5天(1.51亿桶),民间储备占了大多数。韩国虽然不产石油,但是其石化产品却是其主力出口产品之一。
在美国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态,要求动用可以动用的资金增加石油储备,但是,目前政府可以动用的石油储备资金只有1514亿韩元,只能购买440万桶。为此,政府要求民间企业多方联系,最大限度地增加储备量。
韩国还与产油国签订石油共同储备协定。韩国把国内的储油设施借给产油国,一旦发生石油危机,可以优先得到储存在国内的石油的供应。如1999年,韩国与挪威一家国营石油公司签订了800万桶石油共同储备的协定。在平时,挪威的这家公司可以利用韩国的储油设施向东北亚市场出口石油,而在发生危机的时候,则必须优先供应韩国石油公社。
韩国石油公社认为,这种共同储油方式不仅使韩国的储备设施得到利用,获得租金,而且还可以在没有任何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优先确保石油供应,一举两得。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改变石油进口主要依赖中东的局面,并且可以引发竞争,使韩国能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石油。而对于外国石油公司来说,它也可以把韩国作为进军东北亚市场的桥头堡。韩国表示,今后将与产油国继续进行协商,以增加石油的共同储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