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8日消息:近期,愈演愈烈的中东冲突使国际外汇市场的投资者深感担忧。他们不知道中东危机可能对经济造成多大的冲击,不知道还能不能把美元当作最安全的货币。当以色列坦克开进西岸的巴勒斯坦统治区时,国际汇市美元抛盘大增,买进瑞士法郎的买单蜂拥而至,投资人明显对美元心存疑虑,起码来说,对其短线行情不看好。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美元避风港地位日渐式微已是既成事实,这对美元多头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打击,有可能动摇长线持有美元者的信心。
一般认为,当日本新财政年度在4月1日开始的时候,2、3月份由海外回流的资金由于粉饰帐面的任务已经完成,会重新调往海外,投往回报率比较高的外国资产,如购买外国债券、外国股票等等。这时,对美元的需求会增大,日元下调压力亦会增大,这两个增大的合力会促使美元升值日元贬值,汇率会重新回到日元暴涨前的低水平,具体到今年的情况,即134-135区间。
然而,目前没有迹象显示日本基金在新会计年度开始后大量向海外投资,投资者已倦于继续等待日本投资者在新会计年度开始后的新一轮对外投资资金流。因此,往年出现的日元贬值压力今年相对较小,此时正好碰上中东冲突爆发,美国未能控制中东局势的恶化,加上美国高达400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及信贷赤字,国际知名大企业的破产,所有这些利空美元的因素加在一起,构成了对美元避风港作用的有力削弱。目前的中东危机可能损害美元的人气,可能会使人们青睐欧洲货币的避险作用。
前段时期,不少经济体已在有意识地减少国家外汇储备或地区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重,增持欧元作为储备货币,这种动向蕴含的意义是深远的。分散风险,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适时调整储备结构,无疑是明智之举。相信在作这种战略性结构调整时,有关方面已经对当前硬货币、软货币的未来前景深思熟虑,肯定会选择那些有潜力的货币进行增持,对目前是硬货币而将来可能超软的货币进行减持。孰增孰减,一般投资者亦可从中判断出货币避风港作用对哪种货币而言是在增强,哪种是在减弱,取强弃弱实为长远打算。
美元避风港地位动摇,关键时刻被别的货币替代,最根本的原因当然还是与美元自身的情况有关,外部因素的影响既是暂时的也是有限的。美国基本面并非一片光明,特别是失业人数上升和企业利润下降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仍步履沉重,美国去年企业税后利润下降15.9%,为20年来首次下降,利润总额降至1998年以来最低水平。9·11事件对人们信心的打击及年初以来安然、环球电讯等大公司的破产对市场信心的打击已使美国企业的投资减缓。安然事件暴露出美国市场制度,尤其是金融制度中存在的严重缺陷,导致会计审计作假、官商勾结等恶性欺诈事件层出不穷。安然事件已从根本上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此外,安然事件还动摇了美国的养老金制度,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不足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亦对美国经济的复苏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存在,国际汇市投资者开始质疑美元的避风港地位是理所当然的。最近美国国内反强势美元政策的呼声日渐高涨,更加重了人们对美元的担忧。美元强势还能维持多久,现在谁也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