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8日消息:首钢集团在向高科技企业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初步治理了环境污染,并且在发展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据新证网报道,按照首钢产业结构调整的远景规划,2010年,首钢将真正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它的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整个集团销售收入的50%以上。
为此,首钢确定了未来的三大发展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业,实现工艺升级、产品换代;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业、服务业,形成首钢集团新的产业支柱;以及积极发展首钢的海外事业,为首钢集团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和配合。
目前,首钢已提前实现了它的预定目标,连续两年实现高新技术为主的非钢产业销售收入超过钢铁产业的销售收入。2001年,首钢全年销售收入达到364亿元,而其中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到184亿元。
首钢总公司总经理朱继民告诉记者,这家有80多年历史的钢铁集团今年还将进一步压缩钢产量,从800万吨下降到600万吨。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将继续提高。
2001年,首钢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工业机器人销售额比上年提高48.2%。集团与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合作,成立了联合研究、设计和开发软件及芯片的机构,最终形成了一条从研究开发、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直至生产的微电子产业链,为带动首钢高新技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全数字控制装置标准化、电子式预付费电度表、数字式结晶搅拌系统等一批科研成果也已经逐步实现产品化。
首钢曾经长期被认为是北京的最大污染源之一,但通过近几年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首钢正成为一个“花园工厂”。去年,首钢投入资金3.2亿元,实施治理项目17项,使厂区烟尘降低率达到20.66%;新增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3.5%。
根据首钢集团的环保计划,到2005年,其钢铁业将实现全程清洁化生产,厂区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将与北京市区同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首钢还将利用结构调整后腾出的空地修建冶金博物馆和大型室内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