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月10日消息:2001年5月22日,香港红筹股中旅国际(308)的母公司中旅集团行使6亿元可转债,每股行使价1.1308元,换取5.3亿股,当时中旅国际的市价是1.70元。在中旅国际股价于去年第二季度随国企红筹股连连走高的情况下,无疑是行使换股权的好时机。中旅集团随即将其中的1.7亿股向市场以每股1.6435元配售,较其前收市价折让5%。配售的市场反应十分理想,当天就获得5倍超额认购,于是包销商行使3000万的超额配售权,共计配售2亿股。
据《证券时报》报道,中旅集团通过此举套现了3.2亿元, 获得溢价收益超过1亿元,同时仍然保持在中旅国际中拥有60.32%权益。而该等可转债是2001年3月公司向母公司收购中国旅行社时支付的一部分,短短2个月不到的时间,母公司就套现3亿,获利1亿,回报率很高。出于母公司对市场机会的把握,以及资本运作手段的娴熟,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充分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市场对中旅国际这一资本运作行为是肯定的。显而易见,公司每年将减少利息支出1200万元;大幅降低负债比率至30%以下,腾出了未来债务融资的空间;公司的帐面净资产增加6亿元,提高每股资产净值约0.16元;以发行转债的方式用以支
付收购母公司资产,不会立即摊薄现有股东的权益。
在本案例中,最关键的是大股东如果不配售其转换后的股份,则大股东的控股权会提高;把握市场趋旺、股价走高的机会进行配售减持,增加了非关联股东的持股量,增加市场流通量,又博得市场的热烈反应。
几乎就在中旅集团宣布转股之前,2001年5月10日,兖洲煤业(1171)宣布以增发H股的方式为其收购母公司济宁三号煤矿融资,当天股价下跌7.5%,并引起市场对国企增发筹资潮的恐慌,对中资股造成负面影响,港中企业指数逆市下跌38点至1232点,国企指数下跌9.8点, 至477.8点;而当日的恒生指数上升19.7点, 至13605点。当时有市场人士认为,兖洲煤业以增发方式筹资,在利率很低和母公司给予分期付款优惠的情况下,必要性值得反思。
从中旅国际的运作可联想到后来的工银亚洲(0349),工银亚洲在接受工商银行香港分行注入资产时向工商银行发出了包括可换股债券在内的一揽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