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12日,日前,与陆虎合作使华晨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根据协议,双方共同开发、生产及出口两款新型轿车,华晨将产品推向亚洲、非洲和美国市场。有评论说,此举为华晨全球市场的图谋之一。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华晨不断涉外,携手宝马、合资雷诺,新闻多得开始让人摸不着虚实。华晨是否还会继续与其他汽车国际巨头合作?华晨集团公关部负责人回答说,这需要看市场的情况而定,而且不能由此来推断华晨的汽车构想。她说,在“中华车”还没有落定的时候,谈什么都是空的。或许正是如此,精心打造的“中华车”一直未面市,华晨方面还在回避其最终的期限,对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往往是长远的规划不难说,近期的安排却不见得很明朗。
但是,华晨打造汽车主业是铁定了的,一个运作平台已经浮出了水面。对目前的华晨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中华车的上市,还有旗下的十几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的整合,应该说整合的好坏决定着华晨汽车霸业成败。
整合产业的资本平台已经浮出水面
对于华晨与陆虎的合作细节,华晨有关人员称,是与已经变身的华晨集团——申华控股的第一大股东中国正通控股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正通工业”的合作,详情由于项目负责人不在国内,不便采访。
据透露,正通控股实际为华晨系的顶端控股公司,为华晨系股权和项目投资的控股公司。2001年12月8日的有关公告也显示,受让珠海华晨持有的君安投资50%股权后,中国正通控股有限公司在华晨资产中的地位显得异常醒目,正通控股通过正国投资间接控制着在华晨投资中扮演重要作用的申华控股。从公告内容来看,这家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亿元控股公司,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及相关业务咨询。另据了解,仰融为中国正通控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正通控股有限公司将在华晨整合旗下汽车资源中起重要的作用。另有资料显示,华晨集团出资2500万元,与中国正通控股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了一家汽车投资公司,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计划以此子公司最终介入汽车整车及主要零部件制造行业。由于正通控股有限公司为华晨集团间接控股股东,有推测说,这一子公司以后的运作与发展可能更多地由华晨集团掌控。
虽然正通工业并非这家合资汽车投资公司,应该说其归并方向是一直的,与陆虎的合作正是归并在了这一平台下。据悉,华晨与陆虎的合作已签订书面协议,双方将建立战略同盟关系。根据协议,华晨与陆虎双方分别持有合资公司50%的股份,双方将共同进行开发、生产及出口一种新款中型轿车,之后还会开发小型轿车,华晨有权将产品销往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陆虎公司有权在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销售,还将考虑分享美国市场。据透露,有关成立合资公司的谈判是从去年开始的。
另据上海华晨集团总裁苏强表示,华晨正在把力量集中到汽车产业上来,将来汽车制造将占华晨业务80%~90%,甚至100%。不过,另据他透露,华晨正在部分收缩在资本市场的投资精力。
华晨需要整合的内部汽车资源有多少,从其公开的资料中也可略见一斑。自1991年以来,华晨已经在汽车业投资超过50亿元人民币,建成十几家整车、发动机、零部件企业组成的汽车制造体系。在过去的一年里,又相继收购了河北中兴、三江雷诺等国内汽车厂。据了解,目前的华晨集团拥有3家发动机企业,8个整车生产线,产能分别达到了12万台和50万辆的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说,华晨的整合是全方位的。据透露,华晨曾有意以前期投资的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为基础在上海和宁波建立汽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业务范围涉及整车、零部件、动力总成以及制造工艺的开发研究、车辆试验等。
据悉,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是华晨于1999年投资1亿元人民币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华晨捐出了“中华轿车”设计资料、工艺设备的图纸和技术,以及项目产品权。
整合后的合作者
不久前,华晨把25%的金杯通用的股权完全转让给了3家不相关的实体。据华晨有关人员透露,之所以转让,因为去年车市不好,金杯通用的业绩也表现不佳,处于亏损状态,导致公司的财务负担很重,股权转让可以释放一部分压力。
一方面是对控股公司的减持,一方面又不停的扩展业务范围。资料显示,目前,华晨拥有最大的轻客市场占有率,2001年又取得三江雷诺55%的股权,越野车有通用雪佛兰、皮卡,轿车不仅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又新携手宝马。
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金杯客车在华晨的地位目前依然没有代替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几乎是华晨系的主要利润来源。华晨集团2001年中报显示,华晨集团销售金杯客车13741辆,实现收入14亿元,上年同期,销售26079辆,实现收入28亿元。金杯客车50%的销售滑坡,影响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2.45%。
华晨需要痛苦转型,摆脱金杯利润下滑带来的切肤之痛。而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轿车,自1997年开始,华晨投入几亿美元只开花不结果,几年间,烧掉人民币5个亿后,还是无法拿到“准生证”。
业内人士认为,利用资本优势觊觎国内汽车业的华晨必须保持良好的现金流,达到产融结合的健康发展。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通路也不非常理想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产融的相互支持。
言下之意,要做好汽车产业,华晨需要理想的合作伙伴。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过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华晨虽然并没有太多的专业积累,但是,偌大的中国市场吸引了国际巨头,再次为华晨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就像宝马的米尔贝格教授认为,选择合作伙伴的最重要衡量标准不是生产规模,而是合作伙伴的理念要与自己的需求一致,还要对市场有很灵活的反应。
华晨集团董事长仰融曾表示,与宝马合资生产宝马的3系、5系轿车,年产量可以达到8000辆至10000辆。另据了解,华晨将与宝马合资生产宝马3系、5系轿车,并与中华共线生产。自然,与陆虎公司的合作也将不仅仅是使华晨旗下轿车产品更加丰富。按照常规,这些顶级的国际巨头,会考虑把项目列入其全球的合作网络中,这是其保证其名牌品质的基本要求,而这一点华晨若要自己从头做起而且要做好并不能一蹴而就。
华晨在和宝马合资后,仰融的造车计划让业界侧目,2005年生产50万辆,2010年生产100万辆。五到十年内年产量达到50万至100万辆。华晨的雄心是不断地借助外力来整合下属公司的业务。而从1995年开始,仰融陆续去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汽车企业考察。在这种考察中诞生了“中华”轿车,委托设计的产儿。
产融结合的最终变数
无疑华晨的汽车产业链是一条宽带链,从轿车、客车、多功能运动车力图一揽子全收起了。日前,另有消息说,雷诺董事长施韦策正在与华晨商谈在中国生产雷诺“甘果”轿车;华晨还与英国考文垂布朗茨汽车制造厂(MHB)签订协议,合作生产、销售黑色出租车“奥斯汀”,而且,“奥斯汀”和中华轿车已成为上海出租汽车升级换代的备选车型。
据苏强介绍,汽车方面如果按照地区来分,沈阳将有海狮金杯、宝马、通用、中华;保定有中兴皮卡;贵州有轻卡;孝感正在与雷诺谈合作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说,华晨做汽车最大的隐患就在于此,华晨是否能够保证对这些项目的最终投资?
据悉,目前,华晨旗下以汽车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包括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纽约、香港两地上市)、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为华晨汽车业架构了海外、香港、国内多元化的融资通道。
据统计,华晨仅在轿车项目上已投产或在谈的轿车项目已有中华、宝马、奥斯汀、甘果、陆虎等共5个。此外,金杯客车的换代工作也已定下了丰田海狮的第五代车型戈兰维亚,另据华晨有关人士称该车有望在今年上市。很明显,这些都需要厚厚的前期成本铺垫。有分析说,华晨与布朗茨汽车制造商签订的20年期限的生产合同,不仅需要一次性支付270万英镑的有关费用,并将就生产的每辆汽车向英方支付一定的生产转让费。
在这一点上华晨正面临当前的尴尬。他们认为,华晨还谈不上是一家业已成功的汽车商。首先,一种思想的先行实践者,往往是没有办法知道在这条路上哪些地方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陷阱的;其次,华晨的战略往往习惯性摇摆,为它的前途蒙上些许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