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15日消息:今年3月27日,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的市场上首次发现了面值1万非洲法郎(1美元约合700非郎)的假钞。在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多哥、科特迪瓦等西非国家接连发现1万和5000等面值不等的非郎假钞。当地一些商家曾一度拒收1万面值的非郎钞票,造成人们的恐慌。
据新华网报道,面对不知来路的非郎假钞,西非国家中央银行立即采取措施,与西非经货联盟8个成员国警方联手,严厉打击贩卖和使用非郎假钞犯罪活动。各国警方共查缴以1万非郎为主的各类面值假钞共计1亿非郎,在西非国家查获数额如此巨大的非郎假钞是前所未有的。
非洲法郎区包括15个国家,其中西非经货联盟8个成员国为西非法郎区,此外还有6个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成员国和科摩罗。面值1万非郎的钞票是非郎最大面值的钞票。据西非国家央行透露,最近在西非一些国家陆续发现的1万面值的非郎,估计总额可能在1亿到5亿非郎左右。
此间银行界人士认为,尽管假钞在西非货币流通中只占一小部分,但这表明犯罪分子已将注意力转向以往并不被其看好的非郎。非郎假钞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是非洲法郎使用的地域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仅西非法郎区8个国家每年的进出口贸易额就达150亿美元左右。其二,非郎币值稳定,一直保持100非郎比1法国法郎的固定比价,欧元正式启动后仍保持655.9非郎比1欧元。第三,由于非洲法郎区金融系统发育不健全,加之银行和商家信用较差,市场上的现金交易占绝对优势,非郎的流通量已从1965年的423亿猛增到2000年的14777亿。这些因素使得犯罪分子认定,制造非郎假钞确有暴利可图。
面对大规模假钞的流入,西非法郎区国家和西非国家央行给予了高度重视。西非国家央行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技术委员会,将在各国警方的协助下对假钞案进行调查。西非央行驻多哥、贝宁和科特迪瓦分行的行长纷纷发表讲话,要求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并亲自在电视台上教授识别假钞的方法。各国政府也通过电视台、电台和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识别假钞的方法。与此同时,各国警方在西非央行的配合下,多次出动警力严打贩运和使用假钞的犯罪活动。多哥警方最近摧毁了一个以一名黎巴嫩商人为首的贩卖假钞集团,一举查获面值总额为1800万非郎的假钞。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非郎假钞在西非国家的流通已经得到有效遏止。
目前,警方正在积极调查非郎假钞的印制地点和贩卖网络。有消息说,非郎假钞犯罪案与西非地区的贩卖毒品、人口走私和盗卖汽车等犯罪集团有着密切联系。此间人士认为,在巨大利益面前,犯罪分子不会就此罢手,打击非郎假钞犯罪仍将是西非各国和西非央行的一项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