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7月26日消息:香港交易所昨天公布一项咨询文件,建议提高香港主板上市的要求,并设立除牌机制,令业绩差、市场表现不好的“垃圾股”退市。港交所行政总裁邝其志指出,这次修订主要针对主板,当新规定落实执行后,再考虑创业板有否也需要进行类似修订。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咨询期为期两个月,到8月31日截止,有关方案预期最快到明年首季正式落实执行。
这次修订的范围主要包括首次上市资格准则?p持续上市资格准则?p持续责任?p除牌程序和首次上市时的披露规定等五方面。邝其志指出,如果公司在主板上市后未能符合持续上市资格准则要求,则有被除牌的可能。
新建议对公司的上市资格作出多项规定,包括平均市值连续30天不得低于5000万港元,股东权益不得低于5000万港元;股份连续30个交易天平均市值不得低于3000万港元;公司证券不得持续停牌12个月等。
在新建议的持续上市资格准则中,建议设立最低股价0.5港元。如果移动平均每日交投量加权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均在0.5港元以下,则该公司将面临除牌危机。但是,只要股价在其后连续60个交易日均保持在0.5港元以上,除牌指令则会自动取消。邝其志指出,这一最低股价的要求主要是针对“仙股”(股价低于0.1港元的股份)问题。由于“仙股”进行买卖时,常常造成大幅波动,新的条例将给予“仙股”12个月的过渡安排,有关公司可在这期间内建议将股份合并,令股价维持在0.5港元以上。
新建议将加快除牌程序,最多只需12个月时间即能将不合资格的公司除牌。该公司可在停牌后6个月内提交重新持续上市的建议,如果复牌建议不获接纳,还可申请上诉。另外,如果上市公司被法庭裁定清盘,会被即时除牌。
港交所还建议主板首次上市的文件要披露管理层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资历等,让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公司。另外,港交所建议上市招股价不得低于2港元,并把上市公司最低市值由目前的1亿港元提高至2亿港元。
港府近期锐意改革财经体制,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马时亨已在前天首先宣布重整香港金融市场的上市架构。港府这一连串举动,目的是提升香港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增强投资者信心,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