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7月31日消息:在亚洲经济渐渐地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过渡时期,技术工和非技术工的比例失调越来越明显,结构性高失业率引发了要不要加强社会保障的大讨论。
据《市场报》报道,就像美国和欧洲曾经经历过的那样,亚洲“四小龙”也发现,要把造船工人变成软件营销员,把码头工人变成医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过渡时期的结构性失业促使亚洲的决策者们努力寻找加强社会保障的措施。经济繁荣时期,社会保障不被亚洲国家所重视。即使在高福利政策的新加坡,人们也在热烈地辩论要不要加强社会保障的问题。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也在关注着新加坡如何解决机构性失业问题,以保持其经济的竞争力。
过去,由于快速增长的制造业为大量的非技术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从而巩固了社会的稳定。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即使没有失业保障或仅有十分可怜的社会救济,新加坡也顺顺溜溜地过来了,但是,新形势出现了。
制造业从新加坡转移到了劳动力更加便宜的马来西亚和中国,新加坡人的好日子到头了。与此同时,服务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吸纳制造业失业工人的能力。许多制造业失业者又都没有转岗新岗位所需的技术。生产率的提高成了结构性失业的一个隐患,扩大着收益的不平等。
如果新加坡不再忽视社会保障,采取措施帮助失业者,这不会令人吃惊。当地一位经济学家指出,面临着结构性失业,面临着收益不平等,新加坡又是个多民族国家,没有某种形式的失业保障是站不住脚的。
新加坡的失业率从去年12月的4.4%上升到了今年3月的4.5%。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警告说,今年的失业率可能将高达6%,远远超过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的4.6%的最高纪录。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爆发前,新加坡的失业率不到2%。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经济开始回升,但新加坡的失业率再也没有降到2.4%以下。
经济学家也悲观地说,新加坡的失业率可能还要上升。当新加坡努力重塑自己的知识经济形象的时候,结构性失业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代价。新加坡政府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自筹资金体系来解决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问题。有一种可能是在国家退休金计划名下建立一个新账户帮助失业者。因为雇主和雇员都缴纳退休金,这样的解决方法就是自筹资金体系,但帮助失业者不是奖励失业者。也就是说,社会失业保障不会使人们更加乐意失业。
快速而深远的经济结构改革使失业率增加,与此同时的世界经济不景气也造成失业增加。受到双重打击的不光是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的结构性失业率从1993年前的0.88%上升到1994-2001年的2.16%。与此同时,香港特区的结构性失业率从1.94%上升到2.54%。可能由于韩国的失业率本来就比其它三小龙高,韩国的结构性失业率增长没有那么明显。就整个失业率而言,韩国为2.9%,香港为7%,台湾为5.16%。不但新加坡,而且香港和台湾都羡慕韩国的低失业率。
韩国的低失业应归功于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所奉行的宏观经济政策,自由宽松的管理方法。这些政策和方法造就了一个十分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据统计,现在56%的韩国工人不是临时工就是固定合同工。当然,韩国失业率低还有一个原因,即在“四小龙”中,韩国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最低,使之能吸纳更多的制造业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