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诺斯艾利斯8月8日消息: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个美丽而繁华的城市。市中心有一条长约一千米,宽不过七八米的商业步行街,那就是著名的佛罗里达街。
据新华网报道,自去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虽然阿根廷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之中,但佛罗里达街依然是一片繁华热闹。外来的游客从中看不出多少危机的迹象来。不过,久居此地的人们,从繁闹的外表中,却能看到这条小街今昔的不同。
在这里逛街的人们不难看到:路旁寸土寸金的店铺,有一些大门紧闭,有的窗子上挂着“出租”或“出售”的牌子—它们已关门多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现在每月都有数千家商业企业关门。路旁,特别是靠近外汇兑换所的地方,一群群穿着不一的男女,低声地改着:“换钱、换钱!”危机爆发以来,阿根廷人已经不在银行里存钱,他们担心货币贬职和通货膨胀,于是纷纷把手头的现钱换成美元以求保值。
佛罗里达街上最大的变化是小贩和是拾荒者的增多。入冬以来,每当日暮黄昏,路两旁的商店还没关门,成群的小贩蜂拥而至,在狭窄的街道中央摆起地摊。此间的一家报纸感叹道:小贩们占领了佛罗里达街。”
另一群人则是来自郊外的拾荒者。破烂的人们在深夜时,打开一个个商家放在路边的垃圾袋,从中捡拾一切能换钱的物件——纸、瓶子、可乐罐等。被掏出来的垃圾随地撒落,或在寒风中飞舞着。人们把这个“行业”称为新出现的“就业机会”。
佛罗里达街上不断增多的另一个人群,就是露宿街头的人,入冬以来,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街的南端直通五月广场,那里是政府宫的所在地;北端是马丁广场,南美的解放者圣马丁骑马挥刀的铜像巍然肃立,这里欢迎各国来访元首的地方。现在,这些地方也成了流浪者的宿营地,大白天就可以看到一些衣衫褴褛的流浪者,裹着纸箱破被,倒卧在广场的长椅上睡觉。
佛罗里达街的这些新现象,不过是阿根廷经济危机下贫苦大众生活的一个缩影。阿根廷现在失业率已高达22%。一半以上的人口陷入贫困状态。这些在佛罗里达街上找饭吃的人,不过是一千多万贫困人口中的一小部分。其他大多数人中,有的靠政府每月发的每户150比索维持生计,有的靠政府或慈善团体设的免费食堂的简单饮食度日,有的走出国门另谋生路,也有不少人走上犯罪道路。
当然,并非所有的阿根廷人都落魄到这种地步。就首都中产阶级居民而言,虽然失业加剧,工资下降,银行存款被冻结,但还不至于到流落街头的地步。他们虽然不能像富人阶层那样挥金如土,也不敢像往日那样大把花钱,但也照样过着衣食无忧、非常舒适的日子。近日,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现在阿根廷人手里有280亿美元现钞存放在家里或银行的保险箱里,这也是阿根廷的“另一半”所不能企及的。(沈安)
巴西 金融市场一片恐慌
7月31日,巴西金融市场一片恐慌,这一天,美元对巴西货币雷亚尔的汇率开盘价是1:3.30,中午当人们离开办公室外出吃饭时,美元比价是1:3.40。在饭馆用餐时,美元比价已高达1:3.62。
巴西金融动荡已经持续3个月,进入7月后动荡日益加剧,但一旦内美元升值约9%,则创下了巴西1994年7月推行雷亚尔计划8年来的最高纪录,美元7月份共升值23%,今年已累计升值50%。这给巴西经济带来了严重后果。
以美元升值和雷亚尔以及巴西债券价格下跌为特点的这场金融风暴,始于今年5月初。当时美国、西班牙等国的数家金融机构发表报告,告诫其客户;巴西大选临近,对巴西投资要谨慎。这导致巴西债权在纽约市场价格下跌,国内则出现了抢购美元风。
大选形势不明朗,人们对下界政府的经济政策走向存有疑虑,是这场金融动荡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巴西1995年公共债务仅有607亿雷亚尔,今年7月已达7590亿,8年间增长10多倍。巴西公共债务已占国内生产总值63%。其中大部分公债为中、长期。由于人们对下界政府的还债能力和经济管理能力存有疑虑。遂不断抛售债券,购买美元、黄金、不动产等。据当地媒体报道,3个月中巴西各种债券因叠加被损失了300多亿美元。
邻国阿根廷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巴西上半年对阿出口减少了大约63%。美国公司近月来发生的多起丑闻,也动摇了国外对巴西这样的新兴国家的投资信心。巴西投资风险系数5月初为900点,7月30日升到2390点。这种局面使巴西私人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筹措资金。为清偿到期外债,这些公司被迫在国内市场购买美元。据报道,巴西私人企业7月份偿还了13亿美元的到期债务,年底前有64亿美元须偿还。这些因素都对美元市场构成了压力。
在金融动荡下,资金大量外逃,外国投资减少。据报道,仅6月份资金流出超过资金流入额42亿美元。
金融震荡给生产和人民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巴西4家航空公司前不久已宣布机票将随着美元升值而涨价,进口品例如酒类、燃料、橄榄油、奶酪、醋等也已涨价。但城市中没有排队抢购现象,普通消费者尚未感觉到压力。
据《圣保罗报》报道,面对美元升值,各生产部门正在召开会议,寻找对策。有的打算暂停生产或减裁人员,多数打算提高产品价格。据报道,电脑、电视、冰箱等原材料依靠进口的部门,价格将上涨45%,面粉将涨价44%,药品涨价14%。
巴西政府为平息金融动荡已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压缩公共开支,购买长期债券,减少雷亚尔市场流通量,7月份将14.5亿美元外汇储备投放市场。最近巴西中央银行还恢复了去年的做法,即每天向市场投放5000万美元,以降低美元比价。巴西外汇储备目前有270亿美元。为对付这场危机,它大约需要100亿至150亿美元。为此,巴西已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提供援助,目前双方正在谈判。美国政府也已表示将向巴西伸出援手。在利好的形势下,最近几天美元比价略有回落,但预言这场危机将很快结束,尚为时过早。(李福详)
乌拉圭 “南美瑞士”不再平静
乌拉圭素有“南美瑞士”之称,金融发达,政局稳定,生活安逸,人民富足。但是,在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个只有320万人口的南美小国失去了往日的平静。眼下,乌拉圭金融市场动荡,生产萎缩,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社会骚乱不断,乌拉圭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困境。
由于历史原因,乌拉圭和阿根廷关系十分密切。阿根廷人一直把乌拉圭当成存钱的“保险箱”和度假的胜地。去年底开始的阿根廷金融危机使乌拉圭遭了殃。首先,乌拉圭对阿根廷的出口受阻,上半年,乌拉圭对阿根廷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70%;其次,乌拉圭的旅游业陷入困境,据官方统计,今夏阿根廷到乌拉圭度假的人数比往年减少一半以上;另外,最为严重的是,今年初以来,阿根廷人的国内银行帐户被冻结后纷纷到乌拉圭银行 提取存款,致使乌拉圭银行系统的居民外币存款额从年初130多亿美元下降到目前80亿美元左右。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从去年底31亿美元减少到7月31日的6.5亿美元,流失近80%,乌拉圭的家底几乎被掏空了。
乌拉圭政府先后采取了许多金融和财政方面的措施,企图减少阿根廷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但这些努力都收效不大。到6月,乌拉圭终于经受不住阿根廷金融危机洪水猛兽般的袭击。6月20日,为了提高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政府宣布实行浮动汇率政策,这一措施立即引起外汇市场的激烈动荡,美元对乌拉圭比索的比值飙升,紧接着就是物价的轮番上涨。
7月份,乌拉圭金融形势进一步恶化。经济部长本西翁在反对党、参政党、工会、企业家的一致反对下黯然离开经济部大楼,中央银行行长罗德里格斯也夹着皮包卸任。但是,乌拉圭政府经济班子的“大换血”并没有根本改变国内金融形势,外汇储备继续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下跌,各大银行资金纷纷告急。7月30日乌拉圭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银行关门停业一天,31日又决定把银行停业的时间延长到8月2日。
乌拉圭人有在家里不存现钱的习惯,所以银行一停业,居民手头立即就紧张起来。7月31日,首都穷人区首次发生民众哄抢超市的事件。50多人冲到超市见到食品就搬,甚至连收银柜里的现款都来不及抢劫。8月1日,哄抢商店的范围扩大到全市许多贫民区,结果又有16家超市和商店遭殃,幸亏警察反应及时,组织了另外14起抢劫活动。
8月5日,经过4天停业,乌拉圭全国个大银行恢复正常营业。乌拉圭政府是在议会4日通过稳定银行体系法和获得美国政府提供的15亿美元紧急贷款后决定恢复银行营业的。根据新的银行法,乌拉圭国有银行将冻结储户的定期存款,并将分3年还清这些款项。为了增强乌拉圭金融体系的实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4日同意把对乌拉圭的贷款从原来的30亿美元增加到38亿美元。
乌拉圭银行恢复营业后,没有出现储户恐慌挤兑的现象,外汇市场的反应也相当冷静,当天银行前的美元卖出价为1美元兑换22.70比索,比银行停业前的7月29日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