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8月8日消息:最近,日本金融机构出现存款“大逃亡”现象。无论是企事业单位存款,还是居民个人存款,都由定期的逃向活期、存在中小银行或地方银行的逃向大型金融集团、存入日资银行的逃向外资银行。据日本中央银行的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日本1000万日元以上的定期存款余额为93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2万亿日元,相当于一家大型银行的全部存款余额。这些定期存款基本上都流向了活期帐户。
据新华网报道,导致金融机构存款“大逃亡”的祸首是日本从今年4月开始实施的“存款限额保护”政策。所谓“存款限额保护”政策是指政府只对储户在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一定额度的保护,超过部分不承担赔付责任。金融机构破产时,政府的存款保险机构只赔付1000万日元以内的本息。如果储户在同一金融机构内有多个帐户将合并计算。也就是说,如果金融机构破产储户可能失去限额以外的所有存款。
“存款限额保护”政策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从今年4月开始,针对定期存款实施,而活期存款则按原政策实行全额保护。由于活期存款至少在目前有安全保证,所以储户纷纷将定期存款改为活期存款。为了保护存款的安全,东京都政府也被迫在今年3月底之前,将1.2万亿日元的财政收入中的大部分,从定期存款改为活期存款。
大批储户将定期存款转换为活期存款,导致活期存款大幅增加。据日本央行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日本国内银行的活期存款余额达到了创记录的236.8万亿日元,首次超过定期性存款。
根据“存款限额保护”政策实施计划,从2003年4月开始,将解除对包括活期存款在内的所有存款的全额保护。储户为了保护自己存款的安全,只能选择财务体制健全、盈利能力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产生破产风险的大型金融集团。许多储户纷纷从一些中小银行或地方性银行提出存款,将其转存到日本4大金融集团或邮政储蓄。据日本全国银行协会调查统计,日本大型金融集团今年的存款余额分别比去年增长了6%至12%,资金总额超过11万亿日元。由于离全面实施限额保护政策还有半年多时间,储户从中小金融机构向大型金融机构转移存款才刚刚开始,预计今后这种转移步伐还会不断加快。
经济的长期低迷导致日本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严重劣化,不良债权不断增加。据日本金融厅8月2日发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2年3月底,日本全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高达52.442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457万亿日元。不良债权的剧增致使日本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接近甚至低于国际结算银行规定的8%的下限。国际著名信用评级机构不断调低日本大型金融集团的资信等级,许多储户已经对日本国内金融机构失去了信任。他们认为,尽管日本4大金融集团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型金融机构,但也同样有破产风险。他们只好将资金转向他们认为最安全的外资银行。为此,日本国内信誉好的外资银行的存款急剧增长。据日本中央银行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外资银行的存款余额同比猛增60%。有些企业一次定期存款的数额就超过100亿日元。
日本经济界人士认为,只要日本金融机构不能很快恢复自己的信誉,日本政府不采取新的措施,日本银行业面临的存款“大逃亡”现象就不会停止,这必将对日本金融机构带来严重冲击。大量的存款从中小金融机构抽走,必将致使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失灵,破产增加。去年,日本共有50多家中小金融机构就主要因遭受挤兑而破产。日本金融界和执政党的部分人士都对当前的金融形势表示担忧,希望政府推迟全面实施“存款限额保护”政策,或者制订新的法律措施稳定金融体系。据悉,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已经指示金融厅研究新的措施,全额保护“结算性帐户”的存款,避免引发企业的连锁性破产。(乐绍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