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出事是必然的。因为与上市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监管部门的监管显得苍白无力。”伊利五高管被刑拘后,知情人士从监管角度来认识伊利股份(600887.SH)事件的深层原因。
1998年前,内蒙古证监局尚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管辖之下,没有上收到中国证监会,属于副厅级单位,是从当时内蒙古自治区体改委流通处沿革而来,有10多个人。由于没有财政拨款,当时实行的是自收自支。
伊利股份在深圳的独家代理公司名为深圳市财信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23日,最初由伊利股份第七大股东内蒙古财信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投资方,投资额占220万元注册资本中的200万元。最初法人代表为王保禄,但在2002年4月26日,法人代表变更为王宝录。差不多同时,王宝录在2002年开始担任伊利股份董事。
到2003年6月20日,深圳财信德发生股权变更,内蒙古财信实业保留112.2万股,仍然占据51%的控股地位,其余87.8万股转让给了王宝录、刘海坛等9位自然人。其中王宝录个人受让19.6万股,刘海坛受让22万股。刘海坛一直担任该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2000年年报伊利股份年报显示,广州客户刘海坛欠公司货款共1205699.05元;2001年12月31日,深圳财信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拖欠伊利股份货款3349205.41元;2002年6月30日,深圳财信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拖欠伊利股份货款3349205.41元,跃居欠款数额最大客户的位置;到2003年,深圳财信德从大额应收账款前五名名单中消失,而消失的原因也极其古怪,有着多处疑点。
2003年前五名客户赊销金额仍达2093.84万元,可披露的前五名客户合计金额根本不足2093.84万元,并且前三名客户居然是伊利股份的分公司,而这三个单位应在合并会计报表时抵消。2004年中报披露过程依然延续了这一手法。资深市场人士认为,伊利公司的做法无非是把某些客户的名字从前五名中顶出去,用意极为深刻。在一般情况下,伊利公司的销售都是拿钱提货,经销商没有特殊的关系,很难赊销。
公开资料显示,伊利股份现任董事王宝录,曾任深圳广告世界内蒙古分社副社长、内蒙古思必达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策划、内蒙古思达公关信息咨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内蒙古日信集团副总裁、财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介绍,按照《公司法》第61条,“股份公司、有限公司董事、经理除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同意外,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此外,公司高管在关联公司任职,由此而导致的关联交易行为,上市公司应该作详细说明。
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郑俊怀在内的伊利高管利用自己的公司和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行为,“简直是多如牛毛,上市公司其实就是供他们吸血的一头乳牛。”记者调查得知,刘海坛就是内蒙古证监局某现任领导的丈夫。
2003年1月22日,在伊利股份的一次客户大会上,刘海坛因2002年将伊利液态奶在深圳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8%而受到了伊利集团的表彰,并得到了伊利奖励的一辆价值25万元帕萨特轿车。按照有关规定,监管部门干部的亲属理应回避和监管对象有业务往来,以保证监管的独立性。记者就此问题咨询证监会投诉热线时,被透露目前证监会并没有相关回避制度的详细规定。
内蒙古证监局和上市公司由于这样那样的关系,导致在监管上产生很大的疏漏。一个很明显的事例是,在伊利股份发生独董事件后,内蒙古证监局派工作组前去调查,竟然以问卷的形式,“是否有挪用的?答案只有两个:是或不是。”
正是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的如此密切的关系,导致了对于伊利股份监管的形同虚设,也最终成为郑俊怀等人在信息披露和公司管理上屡屡违规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