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7月7日消息:据《深圳特区报》报道,眼下,试点公司在公布对价方案时,惯用的标准是“每10股流通股获付了多少”。但中小投资者在质疑非流通股东的对价诚意度时,常常会问“每10股非流通股到底支付了多少”。博弈双方的利益不同,关于对价的视角自然不同。有鉴于此,多一些换位思考,或许有利双方达成共识,实现“共赢”。
大蓝筹对价太寒碜
截至昨日,第二批试点公司中已有31家公布股改方案。按上述两种“视角”,将各公司的对价方案进行转换(见附表),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不管是用哪种“视角”,大蓝筹的“对价”都是最寒碜的。如按“每10股非流通股支付了多少”的指标来权衡,上港集箱、长江电力、宝钢股份、中信证券、中化国际分别为0.4552股、0.5257股、0.5562股、0.615股、0.7124股,竟为最少的5家公司。以昨日复牌的中信证券为例,其“每10股流通股获付3.2股”的方案,虽与时下股改方案“10送3股的对价行规”基本相符,但该公司非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达83.88%,若按每10股非流通股支付0.615股的对价,便可让目前20.815亿股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流通股东显然难以接受。该股昨日以跌停收盘,创下试点股复牌后跌停收盘的记录。而此前,中化国际于本周二复牌创下试点股“盘中跌停”的记录。
同是“10送5”诚意不一样
截至目前,物华股份与宏盛科技因对价方案均为“每10股流通股获付5股”,属送股比例最高的两家公司,备受市场关注。但若换算成“每10股非流通股支付了多少”,物华股份与宏盛科技分别为3.7306股、0.7884股。同是“10送5”,显然物华股份的对价诚意度要高得多。事实上,这从两者复牌后的股价走势也可得到诠释:物华股份7月1日复牌至昨日,仍有9.32%的涨幅;而宏盛科技复牌两个交易日以来,只有6.45%的涨幅,而且主力拉高出货迹象明显。
由于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各不相同,一味按“每10股流通股获付了多少”来权衡股改对价孰优孰劣,显然有失公允。如农产品目前流通股23798.53万股,非流通股14967.814万股,即使按眼下最寒碜的“每10股流通股获付1.5股”方案,非流通股东届时将所剩无几。因此,业内人士认为,非流通股占比偏小的上市公司,应在方案创新上下功夫。
派现:“羊毛出在羊身上”
第一批试点公司中,清华同方因“10转10”属公积金转增,故其对价诚意度备受市场指责,以致最终方案被否决。而从第二批试点公司已公布的方案来看,31家公司中送股(含派现)的占29家,吉林敖东为“缩股+派现”。只有长江电力是“送股+转增+派现”,还在打“公积金转增”牌,即每10股转增0.421股,所谓的“送股”也是除三峡总公司外的其他非流通股股东按目前持股量的10%送股给流通股股东,即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送0.2496股,因此在每10股流通股实得的1.6706股中,有1.421股为转增所得,占比高达85.06%。
另外,已公布股改方案的31家公司中,拟派现的有6家,其中长江电力、华海药业、金发科技、吉林敖东均为上市公司掏腰包,也属典型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高对价:馅饼还是陷阱?
眼下,一些对价相对较高的试点公司,要么是拟再融资公司,要么是持股分散化公司,因此,市场对其也是褒贬不一。据统计,目前,已公布股改方案的31家公司中,持股散户化型的公司占10家,这些公司的对价方案均在“10送3”以上,整体水平明显高于机构持股型公司。例如,物华股份流通股持股状况属典型的散户化,截至3月底,其前十大流通股东清一色为个人;非流通股本46.66%的股份处于质押或冻结状态;公司尚有“10配3”的再融资方案。有业内人士认为,物华股份若不在对价上优惠些,恐怕股改方案难以“过关”。又如,截至3月底,宏盛科技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占流通股本的比例不足5%,基本为个人投资者;公司拟增发6000万股。再如,中信证券在大盘股中,“10送3.2”属慷慨型,但其也有拟“10配3”的再融资计划。
大蓝筹出手寒碜,高对价又多陷阱。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若非流通股东不拿出足够的诚意,切实加大补偿力度,恐怕股改前景难以乐观。
(向长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