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入市比例恢复不构成A股实质压力
作为A股市场的 “大金主”,严管之下保险资金的表现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监会监管的“重拳”虽然高高地举起,却是轻轻地落下。未来一段时间,保险资金或转为低调潜伏,静待养老金入市。
本周的前两个交易日,在险资遭遇“严打”的声浪中,A股市场遭遇重创,12月13日沪指盘中触及3118点低点,一度逼近3100点整数关口,虽然红盘报收,但资金面仍显恐慌,12月14日两市成交量继续萎缩。
作为A股市场的“大金主”,严管之下保险资金的表现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13日晚,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保监会将降低保险资金入市比例。这一消息迅速引起热议,保险资金究竟会降低多少入市资金比例?降低比例是否会让资金饥渴的A股市场雪上加霜?
30%权益类投资比例不变
“我们对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比例是有一定限制的,在2015年救市期间对比例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现在还是希望恢复到原来的比例。”陈文辉对媒体表示。
2014年1月,保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权益类投资上限设定为30%。
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后,在一片 “救市”之声的呼吁下,各路资金筹备“粮草”充当救市急先锋。当年7月8日,保监会发(2015)64号文规定,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上限由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也就是说,保监会副主席的言下之意是,保险入市资金将回到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达到30%、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上限5%这一常态。
记者查阅历史数据显示,在此之前,险资权益类投资上限为25%,即便是25%的上限,在2013年险资入市的积极性并不高。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76873.41亿元,其中7864.82亿元已入市,占比仅为10.23%。2014年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0325.58亿元,占比为11.06%。2015年在入市政策的推动下,险资权益投资规模有所提高,但占比15.18%仍未过半。
2016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2.5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37%,但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并未提高,占比13.50%,仅有1.69万亿元。由此可见,即便权益类投资上限回归为30%,险资入市资金仍有可增长的较大空间,对A股资金面也构不成压力。
养老金入市可期
千呼万唤中,养老金入市已经进入倒计时,最高可为A股带来6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增量。
今年10月26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评审公告》;12月6日,公布了第一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名单,包括嘉实基金在内,共有21家机构获得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
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说明,养老金入市已经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有机构测算,截至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累计结余3.53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结余4592亿元,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总量近4万亿元。由于养老金需要地方归集及考虑动态支出,可运用的资金大概在2万亿元左右,按照30%的上限,长期看最高可给A股带来6000亿元的资金增量。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则表示,长远看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入市将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它会成为股市的长期投资者,也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对未来中国股市的走远、走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慢牛”的到来还有待于配套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抹平估值洼地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监会监管的“重拳”虽然高高地举起,却是轻轻地落下。从12月14日的盘面看,保险重仓股都有企稳的迹象,整体涨多跌少。未来一段时间,保险资金或转为低调潜伏,静待养老金入市。
无论是市场里万余亿的保险资金,还是即将入市的6000亿元养老基金,低估值将是“主战场”。
银行类股票一直是A股市场的估值洼地。截至12月9日,沪深两市银行股共有24家,总市值约8.6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7%。银行股整体市盈率约为10倍,除了今年新上市的城商行以外,其他银行股市盈率均在8倍或以下。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动态市盈率最低,分别为5.12倍、5.13倍、5.37倍;无锡银行、吴江银行、江阴银行市盈率最高,分别为25.66倍、27.96倍、32.58倍。
除了低估值外,银行股吸引长线投资者的优势还在于不良率的下降。随着债转股的持续落地,银行业不良率正在持续下降。据东方证券研究报告称,具有先导意义的温州市不良贷款率降至2.99%,连续7个月回落,创四年来的新低,关注类贷款占比也连续6个月回落。从近期盘面看,A股的银行股也一直相对抗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