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本轮下跌元凶曝光 社科院推荐三板块

来源:中证投资 2016-12-20 15:04: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社科院:千亿增量资金有望驰援A股 看好三大板块

2016年1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7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全书较长,本文仅摘录书中关于股市的部分供读者参阅。

“稳中有升”或将是是2017年A股主基调

经历了2015年中国证券市场罕见的巨幅波动,2016年开年顺势下跌后市场便逐渐盘整回升,在持续整个过程中不断遭受各种事件频发冲击市场神经,可以预计,2017年市场将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承受力,资金在资产间轮动的特征继续演绎,随着股价调整和盈利增长消化估值,股市精选个股的空间逐步打开,2017年结构性机会将优于2016年。

蓝皮书指出,根据测算,目前上证A股的整体市盈率只有15.4倍,深证A股的整体市盈率则为49.15倍。而A股在剔除银行板块后,整体市盈率上升至36.94倍,剔除所有金融板块后,A股整体市盈率达到42.47倍。历史数据显示,按从低到高排序,上证A股目前的市盈率为15.42倍:位居历史月份数据第60,处在历史数据的19.87%分位数位置,明显低于历史均值水平;深圳A股目前的市盈率为41.7倍:位居历史月份数据第192,排在历史数据的63.16%分位数位置,高于历史均值水平。创业板目前的市盈率达到73.41倍,这一数据在82条历史月度数据中排名第63,约位于历史数据的75.9%分位数位置,也就是说,在过去75.9%的时间中,创业板的估值要低于目前水平。从这一组数据来看,可能A股还存在下蹲式探底的可能。

当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深化改革的推进等,我们仍然应该看到一些积极因素,加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分化使结构性机会比2016年更优。

第一,增量资金有望驰援A股。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入市预计带来1000亿元左右的资金。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资产接近2万亿元,到2020年预计将新增2万亿元左右的地方社保委托,若其中有10%投向股市,增量资金在2000亿元左右,年化入市资金在600亿元左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也有望带来400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再者,继2014年底推出沪港通之后,筹备已久的深港通开通在即,深港通对两地股市的影响,可能远高于沪港通。由于A股目前的市场行情以及人民币的因素,港元与美元挂钩,美元可以作为规避资产贬值的“安全岛”,部分资金有南下的意愿。但深港通标的扩大(深股通涵盖了大约880只深圳市场的股票,其中包括约200只创业板的高科技、高成长股票,与沪港通形成互补),加之长期以来投资者对中国的悲观情绪,已经大体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的多数挑战。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内生增长动力逐渐触底回升,海外偏爱大蓝筹的外资机构开始将目光转向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随着深港通的开通,沪港深融合成中国的三大证券交易所,对品种创新、估值趋同将带来深刻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增量资金有望涌入。此外,2016年9月底地产调控的加码有望带来居民资产配置上的变化。从历史情况来看,地产周期一般伴随着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的转移,2015年以来股市表现和企业存款逆相关,现今企业存款预期增速将出现向下拐点,但是从企业存款回流居民存款,再到进入股市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也需要市场预期和投资风险偏好的改善。

第二,从企业微观盈利的情况来看,2017年经济企稳的确定性更高。根据2016年中报,全部A股盈利同比虽有所下滑,环比放缓,但维持了较快增速。2016年三季报业绩预告显示,创业板和中小板同比分别维持45.9%和41.4%的较快增速,全年高增长可期。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三季报业绩将显著高于全体A股上市公司水平,显示以成长股为代表的新经济动能正在加速形成,经济转型的成果值得期待。另外,蓝筹股从估值的角度看基本接近合理水平,目前代表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前向12个月动态市盈率11.5倍,略低于历史的均值,其中非金融估值18.2倍,仍处于历史中等偏上水平。地产调控对经济的影响在2017年上半年或表现得更为明显,预计将带来风险偏好的下降并拖累估值。如若后续政策应对得当,预计经历一定估值压缩后,后市的弹性也会更足。

第三,“调结构”与“稳增长”的平衡下催生出结构性机会。当前国内所面临的结构性弊端众多,如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非金融国有企业的高杠杆以及房地产市场过热等,但总结而言,未来经济发展的路径可以简要地概括为:①东部与西部的产业地域转移;②低端产业向中高端的结构升级;③重点扶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④强力推进民间高技术应用产业。在为实现上述目标前进的路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过剩、低效产能退出的问题,将有效的社会资源释放出来。要解决这个问题,若贸然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恐怕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最终陷入“流动性陷阱”。而有“定向刺激”作用的财政工具恰好可以弥补货币工具的缺陷,此时再配合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去产能、去库存的效果将会更为明显与迅捷,经济衰退的时间将被有效缩短。财政政策加码带来一些结构性机会,如政府一直大力主导的PPP主题板块,与之相关的环保和基建也会获益。

整体来看,在经历了2016年的震荡消化后,A股在缺乏系统性冲击的情况下出现暴涨暴跌的可能性已经很小,“稳中有升”可能是2017年的主基调。在此市场环境下,行情的结构性分化将异常明显。从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来看,以服务业和消费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50%,并仍在扩大中,消费和服务业成为挖掘成长机会的重要领域,如大健康、环保等。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科技创新活力释放下带来的一些潜在机会也值得关注,如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5G通信服务相关领域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