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外资持股破万亿 后市影响显现(附股)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任泽平姜超两首席同台论战:股市债市与房市针锋相对

“我自从下海以后就经常被怼,比如今年新周期的观点就被怼得特别厉害。”10月29日,在北大国发院的一场报告会上,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联席所长任泽平表示,新周期观点已在业内引发了一场论战。

至于论战的激烈程度,任泽平甚至打趣说,“其实哪叫论战,那是车轮战!”就上半年而言,经济多头比较少,空头的观点比较多,因此,他也调侃道,“(为了应对空头)我就天天锻炼身体,现在基本每天跑10公里,所以身体比较好,扛到了现在。”

或许是主办方有意为之,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同样现身报告会。众所周知,今年以来二人在宏观经济、房地产的多空问题,以及“现金为王”等观点上多次交锋,吃瓜群众也乐于围观二人的历次PK。

谈及二人观点上的分歧,任泽平表示,“大家知道我是今年的多头,邀请者可能是希望我和姜博士PK一下,因为姜博士是今年的空头,虽然媒体总说我们怼来怼去,但其实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宏观经济的风险与机遇

关于新周期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任泽平表示,新周期主要是指产能周期,在经历长达6年的产能出清后,从中微观来看,产能去化是比较充分的;由于银行信贷以及政策方面的原因,新增产能投资受到一些抑制,所以制造业投资的资本支出开始筑底。

任泽平判断,从2016、2017到2018年,企业盈利会持续改善,进而影响企业家对实体经济的预期,最终会在2018年下半年或2019年迎来新一轮资本开支周期。

他做出这一判断是基于,中周期即产能周期的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经济繁荣时候企业家乐观扩展产能,导致产能过剩;第二阶段,开始去产能,通缩、债务循坏;第三阶段,产能出清到达尾声,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最后阶段就是新的一轮产能扩张。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刚刚经历冬天不敢扩张产能,但是持续的盈利改善会改变预期。

姜超则认为,目前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并未出现,因为朱格拉的核心内容是企业部门可以开始新一轮的制造业投资,实际上中国企业部门过去投资增速下降,而上半年企业又开始投资、扩产。“然而,一方面如果仍然靠企业部门投资扩张,那么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将失去意义;另一方面,目前企业部门债务水平已经很高,进一步依靠贷款投资则回到了以前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上。”

今年3季度GDP增速6.8%,任泽平判断称,明年的宏观经济还会超预期;因为目前处在中周期向上的位置,短周期的回调影响较弱,“世界经济在复苏,中国在去产能,这是我看多经济的很重要的逻辑。”

与任泽平的乐观形成反差的是,姜超更强调中国经济的挑战已经就在眼前,“这一轮(经济回暖)的重要支撑来自于房地产,但房地产背后的一个大背景是,当年利率很低的时候大家不去买房,现在的利率上浮10%甚至20%了反而抢着买房,这就是一个风险。”

就在周一,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3.92%,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是4.4%~4.5%,均创下新高。姜超认为,居民的贷款利率需要在上面的收益率基础上加100个点,这时候居民就要考虑5%~6%的买房成本是不是支付得起了。

“过去大家对经济不大担心,因为即便经济不好,只要银行给钱、企业贷款就没事了;但是现在出现的一个新的变量是,钱会从银行流到居民手中;9月份大家说经济很好,是因为9月份居民贷款(不包含公积金)是7400亿元,年化就是10万亿元。”

姜超认为,居民贷款和企业贷款的不同指出在于,企业是一定要贷款,但是老百姓发现贷不起了可能就不贷款了。“一个潜在风险就是,明年如果居民不贷款了,会不会给经济带来一些风险?”

任泽平做出乐观判断的逻辑在于,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基本上单边下滑,但是2016年以后经济逐渐企稳回升,无论名义还是实际GDP增速都出现了回升。“有人认为回升主要是靠涨价,那为什么实际GDP也是回升的呢?虽然不排除价格上涨的影响,但是来自需求端的改善也非常清晰的告诉我们,世界经济正在复苏或者已经在从底部走出来的路上。“

在谈到中国经济是否正在回暖的问题时,姜超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一直在回暖,但是从三季度而言,经济其实是往下走的,“目前企业盈利增速处在高位,主要是靠涨价,同时,目前的涨价主要集中在上游 行业,上游 行业的涨价需要下游 行业来承接,关键就在于下游的出口和房地产会不会一直比较强劲。”

根据姜超的分析,中国利率一直很高,汇率也较强,因此下游 行业目前是有压力,上游 行业的涨价也是很难持续的,目前的经济也已经有一些挑战。

房地产多空争论再现

在进行国际经验比较时,姜超指出,美国经济过去20年的发展和中国当前非常类似,“美国在2001年出现了科网股泡沫,破灭以后大家一度以为新经济没戏了,随后美联储大幅放水,进入居民举债模式,带来了地产泡沫,但是地产泡沫最终还是破灭了,现在崛起的还是以Google、Facebook、Amazon、Tesla等为代表的新经济。”

将中国的情况与之对标可以发现,中国在2011年人口红利出现拐点,2013年创业板的大涨意味着市场开始憧憬经济转型,但是2015年股市泡沫的破灭伴随的是大幅放水,以及一二三四线轮番的地产泡沫。

他指出,很多人认为放水有利于中小股票,其实,放水对房地产和传统行业最有利,“君不见许老板成功逆袭成为中国首富,而借鉴美国的历史,如果政府下决心收货币,地产泡沫终究不可持续,旧经济只是回光返照,而以创新和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终将胜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地产销售刚需时代已经结束,今年地产销售创出新高的背后是居民部门的加杠杆。”姜超认为,目前尽管政策上对房贷有限制,但投资人通过消费贷款绕道购房,由于消费贷期限只有一年,因此从长期看会严重制约居民的消费潜力。

特别是,中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7年时的不足35%,已经达到了当前的90%,和美国、日本的水平相当,这说明从收入角度看中国居民部门举债能力已经接近上限,房地产的繁荣不可持续。

在房地产行业的多空问题上,任泽平与姜超的观点可谓针锋相对。“刚才姜博士看空房地产,但我的看法是,不看空房地产;短期可能会有调整,但是中长期来看,尤其是有产业和人口导入的核心区域的房地产是看多的。”

2015年,任泽平曾提出一线城市房价翻一倍的观点,就目前的情况,他认为,用“好”或“不好”来评判未来房地产的观点都过于粗糙,“我对房地产的看法就是,明年销售负增长很正常,但是房地产投资不会差。”

他认为,房地产向上的力量在于出口,未来企业盈利所推动的企业资本开支上升,向下的力量是房地产销售和再度去库存,2018年经济还会平稳,但是2019年企业连续三年盈利的改善会改变企业家的预期。所以,2019年库存周期、资本开支周期,以及全球复苏带动的出口周期和贸易周期会带动经济向上走,前提是政策不要出现重大误判。

任泽平以十年间北京房价均价上涨近十倍为例指出,未来房价能否继续上涨要看核心逻辑是否被破坏,其一是土地财政能否持续,这决定了供给,其二是要看货币超发是否会持续,“放在长周期看,千万不要说房价涨多了,而是货币是否发多了。”

他认为,未来的房地产大概率不会再出现像以前一样快速的上涨,但是如果上述两项长效机制建立不理想,那些未来有产业、人口导入区域的房地产还是会继续看多。

投资机会在哪里?

在对过去资本市场表现情况进行总结时,姜超指出,2014、2015年在降成本的背景下,央行降息降准,带来股市债市短期双牛行情;2016年去产能为政策主线,带来商品价格的大涨,应该以实物资产为主来开展配置;而2017年去库存政策下,三四线城市地产销量大涨,带动家电等地产相关消费,而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也提升了高档白酒等高端消费。

他认为,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未来的政策主线是什么,以及这些政策会产生什么影响;他建议,应该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另外两项,即去杠杆与补短板。

“从今年以来中国相关资产在全球的表现来看,表现好的主要可以归于两大类,一是和消费有关,比如家电、家具、食品饮料、化妆品等;二是和服务业有关,比如社交、教育、互联网零售、快递、旅游度假、保险等等。”姜超指出,这一现象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工业投资向服务消费转型,服务和消费类资产是未来希望所在。

另外,姜超认为,人口结构变化将会决定经济增长的方向,梳理过去的情况可以发现,中国15-59岁年轻人口在持续增加,年轻人的主要需求是房子和汽车,这就是工业化的时代;而随着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中国年轻人的数量开始下降,老年人数量开始增加,年轻人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房子、汽车,而是更好的汽车、手机,这就是消费升级;而老年人需要的医疗、养老等主要是服务需求。“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需要从工业驱动,转向服务业和创新驱动。”

谈到大类资产配置,任泽平表示,并不认为目前中国的股票贵了,因为如果对比的话,美股有些行业比中国还贵,特别是今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以上,完全可以消化估值。

针对债券市场,任泽平建议,债券市场短期以配置为主,“最近看多债券市场的人比较多,我觉得债券市场主要还是震荡;虽然我并不大幅看空,但是也不看多,我对债券市场偏中性。”不过,任泽平也表示,如果哪一天通胀起来了,他会明确的看空债券市场。另外,任泽平认为,商品市场会高位震荡,并且出现分化。(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