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还原泡沫之下的创业板真面目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11-05-09 08:59: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跌到如此,早已没有多少人对当初所谓的创业板“高成长”抱有幻想,留下的只剩下一地鸡毛,而其中的种种原因,值得深思。

2010年6月1日,创业板指数以986.02点开盘,在市场热衷于新兴产业、小盘股的那段时期,最高曾达到1239.60点,不到半年涨幅高达25%,但随着2010年公司年报以及一季报的公布,创业板“高成长”的幻象破灭,4月份下跌了9.48%,一度跌破900点大关,最低达到了897.20点。wind统计,从上市首日至5月5日,只有45家公司的股价出现了上涨,其中20家公司的涨幅少于10%,而有7家公司的跌幅超过了50%,跌幅最大的朗科科技上市至今已经下跌了55.65%,而跌幅超过30%的公司也有53家,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25%。

  跌到如此,早已没有多少人对当初所谓的创业板“高成长”抱有幻想,留下的只剩下一地鸡毛,而其中的种种原因,值得深思。

  高价发行成祸首

  上市伊始,创业板就成为了高价发行的代名词。上市第一批公司的首发市盈率普遍在50倍以上,其后上市的公司市盈率屡创新高,100倍以上也多次出现,其中在2011年1月7日上市的新研股份,以150倍的首发市盈率名列首位,此外还有15家公司的首发市盈率超过了100倍。根据《红周刊》统计,目前A股首发市盈率前十位的公司中,创业板包揽了其中9席。(见表1)



  在流动性趋紧、新股高估值密集发行的情况下,创业板公司的高价发行,往往成为了其股价的最大杀手。截至5月5日,总共有94家公司破发,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44.34%,其中宁波GQY发行价为65元,5月5日的收盘价为37.57元,较发行价已经下跌了42.19%,名列所有破发创业板公司第一。

  对于目前的这种高价发行模式,知名财经人士皮海洲认为发行市场化就是发行人圈钱的最大化,就是投资者投资风险的最大化,就是监管者的无责任化。哪怕就是必要的窗口指导都被以市场化的名义抛到了九霄云外。

  皮海洲表示,目前新股发行制度带给市场的风险是系统性的。一是在新股上市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发行人对公司的包装与造假。而作为保荐机构来说,由于利益上与发行人一致,因此二者常常沆瀣一气,共同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二是新股发审环节把关不严,让一些包装上市公司成功上市。而且在成功上市之后,即便东窗事发,现行的政策法规也没有令其退市的规定,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发行人造假上市的冲动。三是在新股询价环节以及定价过程中,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只有利益而没有责任;其他询价机构也不必为自己的高报价买单,相反,报低价者则失去配售资格。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