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逻辑变了! "去杠杆"带来实业复兴 2018看龙头崛起
除各大券商密集召开2018年投资策略会,并对明年的宏观及市场等变化做出预判外,银行系研究机构也在亮明自己的观点。
兴业银行旗下的兴业研究公司在上海举办“2018年策略发布会暨媒体沙龙”。作为市场上唯一一家商业银行成立的、以公司形式来运营的研究机构,这也是兴业研究成立两年半的时间里首次举办年度策略会。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2018年减速提量,政策重点是去杠杆、扶贫和污染治理。他进一步指出,明年“去杠杆”需要一定物价上涨,但通胀总体会是温和的;在压低同业负债占比的过程中,降准可能是有必要的;人民币对汇率波动也可能增加,但不会有明显的方向性。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认为,2016年以来的政策核心“去产能”在2017 年逐步转变为“去杠杆”,将带来实业复兴,2018 年的核心变量是建立在新底部框架下的实业复兴。
“去产能带来产能收缩,为企业盈利回升提供基础,去杠杆带来金融业全面反哺实体经济,2018 年去杠杆带来实业复兴的背景下,行业龙头投资机会凸显,而刚兑类资产价格泡沫将逐步被打破。”乔永远称。他预计,2018年将开始加息周期,加息一次。
从“预调微调”到“保持定力”,市场逻辑变了
“十九大‘一个新矛盾、三大攻坚战’的框架,就把未来三年政策和经济的基本走向勾勒出来了。”日前鲁政委在兴业研究2018年策略会上表示,“我觉得今年只要把下面五句话说清楚就基本清晰了”。
鲁政委称,2018年的关注点有五个: 一是,2020年新目标不是GDP增速,而是要全脱贫;
二是,没有新周期,只有L型,这是一个“重质”的新时代;
三是,关注政策的新思路,要充分意识到由“预调微调”到“保持定力”转变所带来的预期差;
四是,强调统一监管,保证监管政策平稳落地,这个时候货币政策不会转向;
五是,由于政策规则的变化,带来市场的新变化,进而推动市场寻求再平衡;
他认为,以前有个说法说2020年经济增速不能低于6.5%,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区间其实是非常窄的,导致过去稍微一减速,政策就会放松,所以政策的思路是“预调微调”。
“但是现在不一样。”鲁政委举例称,“譬如说这次的债市波动,几乎放倒了我们所有的老师傅(早期债市分析师),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市场逻辑已经变了。” 传统的市场逻辑:先看基本面再看市场,政策会顺滑贴合基本面。
现在的市场逻辑:先从基本面看政策面的变化,再到市场,政策面对基本面的变化有了更强的定力。也就是形势的变化导致了政策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又导致了市场的变化。
“所以这个时候,金融市场所有定价的基准,所有的利率曲线,就像一树风中的飘带,那线就在央行的手里,问题是以前的经济放缓央行的手就往下挪一挪,现在是放着不动,甚至再放缓还要高举一点,政策容忍的空间更大。”鲁政委打比方称。
事实上,从官方文件中也可以看到,从2016年7月份之后,“预调微调”这四个以往频繁出现的字就永久地从官方文件中消失了,此后被强调的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即“保质”。
鲁政委解释到:“因为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而质量不高的原因是结构不合理,所以要提高质量就要调结构,而监管认为只有不为短期经济波动左右的政策,才能让经济真正的去下决心调结构。”
鲁政委认为,十九大对经济增速容忍空间更大,要求控制负债风险和提高效率,因而:
财政政策:会减少对投资的支出,而将更多资金用于精准扶贫、污染防治;
货币政策:会继续坚持控总量、去杠杆;在压低同业负债占比的过程中,降准可能是必要的;
人民币对汇率波动可能增加,但不会由明显的方向性。
从三架马车来看,鲁政委认为:
出口:预计将继续受益于全球经济景气。但人民币汇率持稳、国内环保成本的上升,也会制约出口能力的充分释放,明年出口增速会略低于今年;
投资:增速也将有所放缓。其中房地产平稳减速,棚改或调减,租赁或增加,在不考虑挤出效应的情况下,租赁房建设大概能拉动房地产投资3%的增长;基建投资更为明显放缓;制造业投资震荡中略有加快;
消费:增速有所提高。对于物价来说,CPI同比回升而PPI同比放缓,“去杠杆”需要一定的物价上涨,但货币“控总量”,通胀总体会是温和的。
去产能+去杠杆=实业复兴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表示,2018年一个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实业的复兴,及其带来的大类资产配置方向上的调整,即“布局龙头、远离泡沫”。
“过去两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里,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去产能,一个去杠杆,但是去产能加去杠杆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很多人觉得去产能会影响经济的调节,也带来大家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这种看法的悲观化实际从去年年中开始的。”乔永远说到。
“但我们的看法可能和市场上一些主流的看法有所不同,对实业复兴的乐观程度,也可能超过全市场任何一个人。”乔永远称。
他认为,往后看如果继续去杠杆会出现两个变化,去杠杆为产能收缩提供政策调整,为企业盈利回升提供基础,去杠杆可能会带来金融业全面反哺实体经济。“这样的话,‘去杠杆+去产能’应该得到比大家都更加乐观的结果,就是实业可能会出现复兴。”
具体来看,过去两年宏观调控的核心在于“去产能”。其中2016年作为去产能的元年,不少企业或行业被限产、停产,但其中无效产能居多;2017年则是去产能的推进之年,通过环保督察、打击违规、彻底淘汰等方式去产能,已经涉及有效产能。
而去产能所带来的,则是产能收缩支持企业盈利增强,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认可度上升,还款能力提高、负债率优化、兼并重组推进。“今年各类传统行业盈利出现了改善,很多人认为是一阵风,但是我们认为不是一阵风,而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趋势,明年还会持续。”乔永远表示。
而去产能带来实体经济的改善,也为去杠杆提供创造了前提条件。乔永远认为,去杠杆是2018年宏观调控的核心,去杠杆的核心则是优化金融资源,目标在于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实业复兴,“剔除金融部门的影响,实体企业已经从2016年的企稳转向2017年的复苏,并将在2018年实现全面复兴。”
乔永远认为,站在实业复兴的前提下,2018年将存在两个超预期:
一是,PPI可能超预期上升,对CPI传导压力开始出现;
二是,实体企业盈利回升持续并加强。
“2018年通胀压力、实体经济高增长,叠加产能利用率上台阶,我们认为明年上半年或将出现一次基准利率加息,对整体的利率环境维持目前4.0-4.2%区间,期限利差将维持在过去十年中的极低水平。”乔永远预计。他进一步表示,加息是对实业复兴的确认,推动实体更加有效去产能。
而在实业复兴的条件下,乔永远认为明年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有两点: 一是布局龙头。在去杠杆政策推动下,行业龙头企业由于竞争环境的改善,将具备更突出的盈利优势和竞争优势,无论是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权益市场。
看多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内债券、海外债券的投资机会,此类企业在股票市场的估值也将继续提升。
二是远离泡沫。在金融转型的大背景下,资产证券化等标准化产品将进一步加速,而刚兑类资产泡沫将逐步被打破,城投信仰也可能被打破。(证券时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