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林是汇添富新兴消费等多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截至2020年年中,现任管理规模超过173亿元。
他对于新兴消费做了大量研究,而他最终落实到朴素的观点,只要你是热爱生活的人,你就完全可以抓住新兴消费的的投资机会。
但是他还是提示,本身新兴消费是很大的风口。但是在风口中起飞的有鸟,也有猪。热爱生活,是成功的第一步,但是第二步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对于具体的行业,他亦讲到了较为新颖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如果是十年之前,推进医药板块,就会觉得老龄化来临,但事实上其实最近几年最大的驱动力并不来自于老龄化,而来自于消费升级。
对于新兴消费的投资机会,他总结了五个“新”:新媒体,新娱乐,新的渠道,新产品和新基建。
(以下为分享内容,部分内容有删减,采用第一人称)
在我们的股市,消费升级是过去十年最大的主题;从国外市场的发展规律来说,这也是长盛不衰的投资主题。
消费的升级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传统消费的消费升级。我们传统的消费就是衣食住行,在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后,我希望有个品牌来彰显我的地位,比如包包,或者喝酒。以前喝光瓶酒,现在我要喝更高层次的,有品牌力的一些白酒,这应该是一些传统产品的消费升级的概念。是从没有品牌的中低端的产品,向有品牌的彰显身份的产品的方向,构成社交半径的消费升级,所以更多的体现在一些经典,有品牌的消费品。
另一部分的消费升级的潜力更为巨大。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你吃穿住行总有度,但基本的需求满足之后会有更广的一些需求。比如传统上都是商品性消费,未来会有些服务性、体验性的消费。现在流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背后反映的就是在比较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希望能够去体验一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我们传统的消费就只要吃饱了喝足了,但是我们的心希望生活质量有个提升,通过娱乐使自己能够得到放松,或者说通过娱乐激励社交的圈子。
所以我觉得新的消费业态,正成为本轮消费升级的重点,也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阐述的。而它的形式是多姿多彩的。
我们做过一些研究,发现这是有经济规律的。当你的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以上,除了吃穿住行之外,一些新的消费需求就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这个情况下就会产生很多消费形式,包括像旅游,包括零零后、九零后的一些新的文化娱乐形式,包括其实中国的电影其实也是在短短的十年之内实现了全球票房第二。
另外,创新与新型消费的形式相互促进,相互迭代。
举个最传统的行当的例子,汽车。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汽油车的市场,但是由于特斯拉的出现,让整个汽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上跑的电动车是越来越多,这就是创新本身带动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的重视意愿和投入的显著上升,教育越来越多样,各种各样的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愿意在教育上消费。
最典型的像是学历教育。这应该是在买学区房的家长都感受到的,房价每年都在攀升,而且民办学校的发展也很快,这是典型的对学历教育的需求所产生的衍生现象。
另外就是课外培训。我们开玩笑说今年遇到了新冠疫情,商场大部分没人,唯一人很多的地方就是课外培训。只要自己孩子要上课,家长无论冒多大的险,都要送孩子去进行培训或者提高,所以说看得出这个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
第三方面是职业教育,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职业知识的更新是非常快的,你要处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状态。这一块的需求爆发性增长也很快。
所以不管是A股、美股、港股,这两年教育领域都涌现出很多牛股出来,这就是非常有趣的新兴消费业态。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里,只有生了病的人才会需要医疗,我们往往把医药和老龄化画等等号。如果是十年之前,我们推进医药板块,就会觉得老龄化来临,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其实最近几年最大的驱动力并不来自于老龄化,而来自于消费升级。
比如说像牙科美容或者体检,这些服务消费形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都是很少见的。只有牙齿痛都受不了了才会去看。但现在牙齿矫正对很多人都慢慢变成了必要的刚需。更不要说体检,大部分人次数上升的非常快的。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升,大家对自己的生活是有要求的。我不是简单的活着,还希望有更高质量的,更高享受的生活。
包括近视的朋友会去做全分秒,晶体植入等,这些都是产品结构的升级。还有儿童二类疫苗、HPV疫苗的增长速率也很快,很多人愿意去打疫苗。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么多的现象,落实到我们的投资来说,是否具备爆发性呢?这无非取决于供需两方面。需求我刚才讲了。
供给与我国国情相关。国内最近几年在新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在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应该是走在世界第一的位置。
从2015年到2019年,国务院连续五年提出要把网络的速度提上去,费用降下来。几年之前,在外面上个网,还算一下要多少网费,但现在这个几乎不用管了,人人都是流量的土豪,因为它的价格足够的便宜。大家实现了流量自由的情况下,基于移动通信的应用就开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而关于物流:在国外生活过一段的朋友可以体会到在中国,快递的速度是多让人幸福的一件事。尤其是包邮区,你可以做到早晨缺什么东西下单晚上就可以收到。中国在快递业方面也出现了单价的持续下降,而且对比全球,中国的快递效率最高,时间最短。那基于网络消费的商品,就也可以实现快速的增长。
中国的移动支付其实挺关键的。其实中国从信用卡的渗透率来说,在全球算是比较低的,但是它背后的故事是因为中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是遥遥领先的。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达到了81%,第二名丹麦只有41%。
我体会很深刻,前两年有一次参加沙漠的拓展活动,跑到一半的时候实在是渴的实在不行,突然看到有卖西瓜的,当时身上没有带钱,但我看到扫二维码就OK,移动支付的力量在沙漠之地都开出了商业之花。所以中国在移动支付的渗透率,以两倍于第二名的速度,为各种服务性消费提供了基础。
以前大家说,国内的居民在付费服务时不活跃,其实有个很大的背景是你支付不太方便。但是随着移动支付,你只要简单的扫码,就很容易实现支付。我们看到现在不管是在视频还是音乐,中国的居民一样也可以有很良好的付费习惯的。
讲市场营销的时候,大家都会讲到微笑曲线,说我们要赚两头的钱,一块是创意设计,一块是营销,下面制造这一块是属于毛利低的,但大家不要忘了制造业才是一切创新的基础。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消费品供应链,纺织服装、家电、消费、电子、化妆品,几乎中国在产量方面都是全球最大的。这就为我们做供应链管理,做国产品牌,做基于中国智能制造业的东西提供了基础。
过去几年国产化妆品可以风起云涌,背后正是依托的中国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也就是最完整的产业链。
讲完了需求和供给,最后还要落实到人群。从经济发展规律来说,不同年代的人有它不同的特质,九零后、零零后这些人和我们这些七零后、八零后有什么差异呢?
第一,他们是有文化自信的一代人。七零后,八零后的人对国外的品牌更认同一点,因为在我们进入消费年代的时候正好是商品短缺到逐渐富裕的过程。国内的东西提供产量是最重要的,对品牌的意识没那么强。所以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觉得海外的东西品牌质量更好。
但九零后、零零后出生时,国内很多消费品正在树立品牌和质量,所以他们是很有文化自信的一代人,他们对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更加的认同。就用他们的说法:“我不要和我们的阿姨们,妈妈们用一样的化妆品。我要用最酷,我最认可的国产品”。这是文化自信,这就注定了给国内品牌再造新的品牌提供了机会。
第二,九零后,零零后出生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有良好的线上消费的习惯,他们愿意为视频服务、网络服务付费,他们天生认可这些东西。
第三,他们是生活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一代人,他们多才多艺,对世界有很强的创造力,更加的有个性,会更加的注重自己的形象。不是每个人用的东西我都一定要用,而是希望小众。
第一是新媒体,即内容视频化和网红经济。内容视频化的背景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看东西更加强调信息的密度。所以我们从文字到图片,现在到视频。尤其是三分钟之内就结束的短视频,成为更重要的信息媒介。所以怎么利用短视频实现品牌推广成为关键考量。
此外,各行各业的网红,KOL,可能会比明星或者代言人更加的重要。
第二是新娱乐,这是一种精神消费,或者说一种寄托性的消费。它包括盲盒,最近有公司在港市上市,所以大家应该陆续知道。盲盒是设计师单独设计的一些玩偶,它满足消费者本身的陪伴,收藏的需求。另外九零后喜欢的游戏和动漫,在玩法、题材、世界观方面都体现了一些新时代的特征。
第三是新的渠道,我们怎么利用新的渠道去提高自己的消费人群,去塑造自己的品牌。直播带货这两年成为非常红的点,成为很多商品实现品牌营销,新品推广的重要形式。
再包括免税也是新的奢侈品消费渠道,国内在鼓励消费回流政策,所以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期。
第四是新产品。怎么在新的消费人群,渠道之下去设计出一些酷的,能够契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一些新产品。
首先是化妆品,我刚才说,九零后、零零后愿意认可容易形成群体共鸣的产品,通过短视频的营销和直播的红利,现在的化妆品的格局变化非常非常快,
另外是小家电,现在年轻人结婚时间推迟了,他们需要智能化来减轻他们的劳动压力。所以各式各样创新的家电产品层出不穷。
第五是新基建。这个产品本身并不是消费,但是为新兴消费的崛起提供基础设施,包括快递、外卖、移动支付,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较高的城市人口密度,使得外卖快递这类服务有着极强的规模效益。
彼得林奇曾经看到他妻子买一双特别热销的袜子,他就依据这个去做一些探索,觉得增长非常快,是消费者特别喜欢的很酷的产品,就去投了这个东西,涨了十倍。他这个故事是勉励个人投资的,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根据你热爱生活去做思考,可以取得很好的投资业绩。
但是我还是要提示一下如何优雅地参与,因为本身新兴消费是很大的风口。但是在风口中起飞的有鸟,也有猪。
当风口下的时候,真正能够坚持的是鸟。所以我们在风口抓住投资机会,形成投资观点,最后真真正正的落实到投资标的过程中,其实还是需要去对公司和行业反复比较。
包括我自己做投资,每天都看到很酷的一些消费形式,但是必须去发现哪些是暂时的,哪些具有长久的价值,这应该还是非常专业的活。
你可以热爱我们的生活,希望投资于新消费这个行业,这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但是我觉得成功的第二步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我们如果基于长期自上而下开展行业的比较,更多的是在关注本身行业的商业模式。为什么白酒在国内成为了最长盛不衰的投资主题,而在海外真正的白酒股很少,大部分是葡萄酒?这其实是中国人的中餐文化和外国人的西餐文化不同情况下孕育出的不同商业模式。
中期要看一下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包括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比如我们的家电行业,其实黄金时期是在增速放缓的阶段,因为格局越来越清晰,优胜者的优势加大。
短期也要去关注行业的景气度,自下而上的进行个股选择,去关注公司的一些竞争优势、壁垒、护城河、企业家精神、公司的股权结构、怎么激励营销人员科研人员、财务状况等等。
而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要适当提高个股的集中度。消费行业里并不是老大,老二,老三都可以投一些,或者说你知道这个行业好就行。往往最后还是呈现出顶级消费品和一般消费品差别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优质股票和平庸股票绝对不是一比一的关系,而可能是顶十个或者更多的关系。所以与其把资金分散,更应该把精力集中于行业最顶级的企业。
那除了新兴业态,还有传统消费升级的一些机会,重点也是在投资有品牌力,有渠道力,有提价能力的东西,这应该是越经典越值钱。各位如果有投资传统消费行业里应该是对此有深入的体会,越有品牌的东西,它的竞争力是越强。
其实有很多基金经理的研究发现,其实整个A股市场赚钱效应还是非常显著的。我记得前两年统计整个公募基金成立以来大家的平均收益率,跟国际比较来看,收益率是差不多。尤其是在一些典型的像消费升级的行业里出现了很多机会,所以去频繁的择时价值不大。我们觉得,A股与其去择时调整仓位,还不如在组合里,本身体现出适当的成长和价值,大盘和中小盘的平衡,实现结构的稳定性。
最后谈一下风控选择,因为任何收益不谈风险都是骗子。投资时刻要保持一颗一颗履薄冰之心,你肯定会遇到一些风险,会遇到一些困难,你怎么解决?我觉得对公司的思考是关键。你要避免你对公司的价值思考不严,纯粹跟着趋势去买,出现泡沫的时候去买入,就会造成永久性亏损。
第二,你是需要去动态的跟着那个公司,公司不是现在看好就买入。因为人的认知是有它的局限性的,你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去评估公司的风险和收益,根据财务报表去做,去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
当然你也需要能够适当的承担市场的波动,要理性的看待波动,并区分出永久性的亏损。因为A股的波动多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知道有哪些是波动,哪些是本金的亏损,你如果能够做得到,对风险控制应该是到了一定的地步。
最后一点是区分风险和不确定性。著名的经济学家奈特讲过一句话,他说风险是可以量化的,而且我可以承担适当的风险去博取收益,但是不确定性是完全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去承担就相当于承担了未知,而最傻的投资可能就是完全都不知道你的风险底线在哪里。
所以在风险控制方面要做到自己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要知道我的组合所承担了多大的风险,有多少它潜在的收益。